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今周刊》第474期
一個美國人,一群泰雅部落的小朋友,一東一西,原本湊不在一起。但丹尼爾繞了地球大半圈,千里迢迢從美國密西根州,走進了新竹尖石石磊國小。他在美國當了十年的工程師,現在交大攻讀電信博士,論資歷,大可到竹科晶圓廠當個人人稱羨的科技新貴。然而,他卻選擇一條別人不走的路。

三年前,丹尼爾聽說尖石鄉後山的石磊國小,缺少英語老師,便自告奮勇來這裡教英文。這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玩票混充。光是這條 六十公里 的山路,就令人喪氣,山高路遠,崎嶇凶險,曾有二位石磊國小的校長上班途中墜谷身亡。這麼危險的道路卻不曾阻退丹尼爾的決心。

過去三年來,他總在半夜騎著腳踏車,從鬧區的交通大學,一步一腳印,來到海拔 一千七百公尺 偏遠的泰雅部落。颳風、下雨,甚至罕見的下雪天,他都從不缺席。 只因這裡有一群泰雅族的小朋友,等他上一堂原汁原味的英文課。這條連汽車走來都費力的路,一個四十歲的外國人,連續三年無怨無悔走了兩千公 里。沒有金錢,沒有物質的回饋,在這條人跡罕至的道路上,丹尼爾到底在追求什麼?

凌晨三點十分,丹尼爾從交大研究生宿舍,推出腳踏車。一腳踩著踏板,用力一蹬,腳踏車往前滑動,像一艘獨木舟,悄悄沒入黑暗。這一天,二○○ 五年聖誕節剛過的隔天,寒流未退,凌晨氣溫只有十二度,全台灣還在溫暖被窩裡深眠,丹尼爾已踏上他的征途。

這麼深的夜,他要往哪裡去?

他要騎車一路到竹東、內灣,再到尖石,再進去,繼續往偏遠後山挺進,要到海拔一七○○公尺,一個叫做石磊國小的原住民部落,教英文。



騎腳踏車上山,每次得花約六小時翻山越嶺

這堂英文課專為全校五十三名從幼稚園到六年級的孩子而開,沒有漂亮的招牌,沒有冷氣教室,也不可能有專車接送;但這堂課,比這一切都還要昂貴、特別得多。因為這是一堂,用雙腳的力氣騎腳踏車,翻山越嶺來回 一百二十公里 的英文課。

三年前,丹尼爾一位在石磊國小教書的朋友,告訴他:「石磊國小招不到英 文 老師。」這句話聽在他的耳裡,產生奇妙的吸引力。在別人的需要上,他看到自己的責任。那時,他來台灣才一年,剛進交大電信工程研究所,是個靠獎學金過日子的窮學生,一無所有,但至少他這一口道地的英文,總是有點用處。

他自告奮勇,來這個偏遠的泰雅族部落教英文,而且一教就三年。丹尼爾說:「我從來沒有算過,這三年來,總共騎了多少公里。」他惟一念念不忘的是:絕對不能缺課。石磊國小校長廖經華回想,丹尼爾惟一一次沒準時到學校,就是 因為腳踏車在半路壞了,老師開車去接他,全校英文課還被迫延到隔天。

來台灣前,丹尼爾在美國做了將近十年的無線網路科技的工程師。以他的學歷、資歷,他大可穩穩當當做坐領高薪的科技新貴。然而,他選了一條別人不走的路。

在市區平地,丹尼爾騎車的速度相當快。時間還早,路燈打著孤寂的光,流星般劃過他橄欖球形的頭盔。半個小時之後,他便到了竹東,停了一會兒,在路邊吃兩個御飯糰,當今天的第一頓早餐,為接下來的山路補充能量。過了內灣轉向尖石大橋,道路陡升,越進山區,路燈越少,天空就越發明亮,滿天的 星星,像針扎似的一點一點在黑幕上透著亮。

一彎弦月像忠貞的守衛,他關掉車燈,黑暗裡眼前浮現一條白白的、蜿蜒的山路,間歇的呼吸、交雜鉸鏈和齒輪囓咬的聲音,丹尼爾,在月光下急急趕路。 這是一條人跡罕至的山路。別說是深夜,就連白天,也少有人行,斷頭路還掛個公告 「因縣府經費有限,本路只能修築至此…… 」只有丹尼爾懂得如何在暗地裡辨識它們。

山路上的流浪狗,也認得丹尼爾。每回上山,他在早餐外,總會另外準備七、八顆茶葉蛋餵狗,這些狗原本又叫又咬的,後來吃了美食便「一試成主顧」般,遠遠看到 他,就搖著尾巴追隨他。他對無人憐愛的野狗,尚且如此,那對這群窩居在山上的泰雅孩子,他的熱情就更熾烈了。




不畏山路凶險,享受「晨光」,獨自面對磨難

轉過錦屏大橋,有一段長達一、 兩公里 的爬坡路,這段窄谷像是一座山硬生生從上往下劈成兩半,道路沿河谷而攀升,對山望去是令人敬畏的岩壁。一路上,他總是抿著嘴,靜默無語,把長途騎車所需的耐力封存在體內。在黎明將臨 的時刻,這條路也逐漸甦醒過來,山勢漸漸明朗,幾棵楓樹,像燃燒自己似的,在絕 岩峭壁間放彩,丹尼爾無暇他顧,埋首苦幹的腳步,虔敬莊嚴有如修士的晨禱。

丹尼爾(Daniel Greenhoe)有個中文名字叫「葛晨光」,「葛」是他的姓,「晨光」 是他從字典裡找到的名字,「我很喜歡早起的感覺」他說。他早起不為享受,某個意義更近於受苦,他每踩下一步,身體某處就傳來一陣疼痛。 這趟路,總共要越過三個山頭,爬往標高一九一四公尺的李崠山那一段山路最難走。

尤其,九二一地震後,山脈骨肉分離,稍微下場大雨,就山崩路毀。最窄的道路,僅可容車,路基的一半,早已連同樹木滑落山谷底。每年一億元修補道路,仍是修了又 坍,坍了又修,從來沒有一個時刻好過。山路的凶險,沒有走過的人不會知道。石磊國小創校至今,已有二位校長在上班途中不幸墜落山谷身亡。

丹尼爾並不擔心這些,他的心落定在石磊那群小朋友。為了配合丹尼爾來上課的時間,全校六個年級的英文課,全都排在周一下午,外加上幼稚園,丹尼爾得一連上四節課。「我喜歡看他們,看到我來的那種 smile。」每次問丹尼爾為何冒險辛苦到石磊教英文,他總努力用中文這樣回答,「不能讓他們覺得失望。」

其實,丹尼爾不是每次都遇著好天氣,遇到雨天,因雨衣窒悶難受,乾脆任雨淋溼全身;春末、冬初兩季霧鎖森林,步步涉險,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到深谷裡去。 ○四年元旦,山區意外下起了雪,城裡人趕來這裡盡興,交通阻塞了 一兩 公里 ,丹尼爾邊騎邊繞過賞雪人,「人很多,路很滑,我騎得很久,不可思議,台灣也會下雪。」

春冬兩季雨急霧濃,每分每秒皆如與死神搏鬥現在,丹尼爾戴著帽子,高高站在踏板上,弓著背,賣力地踩踏板。他緩緩擦過我身邊時,只聽到他深重的喘息,呼哧呼哧,像一頭賣命往前衝的鬥牛。這整條山路,再也看不到第二輛腳踏車了,連車子都覺得吃力的山路,丹尼爾全靠自己的一雙腳。騎在危險的地方,或高速衝下陡坡時,丹尼爾便在心裡默默禱告:「請求上帝保護我,給我的身體、我的腳踏車、我的行人都得到幫助。」

早上九點半,丹尼爾越過玉峰村的第三座 一千七百公尺 山頭,終於到了學校,他邊喘氣,邊看自己的手錶,他為自己設定的電子馬錶顯示「5:46 」。丹尼爾上氣不接下氣說:「今天騎得不夠好,沒有進步。」

其實,以前他要花八個小時才能到學校,三年間練下來,已經大大進步了二個小時。每每他汗流浹背來到石磊,小朋友說:「天氣熱的時候,丹尼爾老師像剛從水裡爬上來的人。」冬天時,他的汗從內裡透出外衣,汗漬斑斑。 這一天,丹尼爾來到學校的時候,小朋友都在上課,小小的校區很安靜,惟一熱情迎 接丹尼爾來到的是一隻學校收養的流浪狗。

不明就裡的人總愛問丹尼爾:「你為什麼不騎摩托車,或搭便車到石磊呢?」丹尼爾總用中文很努力地說:「我喜歡騎車,正因為它不容易、很困難,所以fun,很有成就感。路如果是平的,就不好玩了,路如果壞掉,這樣騎起來才有意思,越有一種挑戰感覺。」這有限的字句裡,濃縮了丹尼爾的人生哲學。

丹尼爾的家鄉在美國五大湖區的密西根州,一個靠近黛比湖(Derby Lake)的小鎮,他的父母現在都退休了,爸爸是電腦程式工程師,母親是牙醫助理,家境只算小康。

「我爸非常有耐心,我媽心腸很軟,在美國看牙醫很貴,她常幫人清潔房子賺零用金,來幫助病患。」


大學畢業後四處遊歷,越落後的地方越愛去

他從密西根州立科技大學畢業後,遊歷過不少國家,他到過緬甸、柬埔寨、越南、菲律賓,也曾在非洲迦納待過二年,還染上瘧疾,差點喪命,但他卻深愛這些地方,朋友笑他說:「越落後的地方他越愛去。」 丹尼爾來台灣純屬偶然。二○○一年,他原任職的美國一家無線網路設備公司,因為台灣設有分公司,他的頂頭上司,知道丹尼爾對研究有興趣,便鼓勵他來交大進修,丹 尼爾通過申請就來了。 他的指導教授陳伯寧說:「丹尼爾就算在怪人很多的美國,也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

有一年他代表交大電信系,去日本參加一場學術會議,看到高樓大廈底下很多流浪漢,就到超市買了萵苣和水果送給遊民吃,結果遊民收下水果,退回萵苣,因為沒辦法煮,丹尼爾只好帶回飯店自己吃。

陳老師說:「他做這些事情,找不到一絲勉強,全部都自然而不刻意。」

在學校,丹尼爾是一位安靜用功的學生,老師強調他「從不蹺課」,做事是實實在在,寫出的程式極為規律而漂亮。他攻讀博士,不為謀生,而是出於純粹理論的興趣。 陳 老師知道丹尼爾這幾年老往石磊跑,他搖搖頭,既佩服又不解地說:「我再也沒見過一個四十歲的人,沒有房子、車子、沒有任何生涯規畫,卻一點也不擔心。」

正面看丹尼爾的臉,感覺很瘦長,下顎方正有力(可能是咬牙踩腳踏車練出來的)。他有一雙如同梵谷碧藍如青瓷的眼睛,褐色短髮,細細寒毛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丹尼爾當然不像梵谷這般瘋狂,在這個生產狂熱、消費狂熱的年代,他絕不是沒有熱情,只是把熱情投注到和賺錢完全無關的事。

騎到學校,丹尼爾不久就不見人影,原來在房間裡備課。校長說:「在這裡三年,他教書很認真,不會因為是自己的母語就隨便。」丹尼爾還自己製作教學圖案及教學卡片,掛在校園裡。


山區教育資源缺乏,自己動手製作教學工具

一般老師,願意來到這個窮困的泰雅山區的,原本就不多,而石磊這裡,路途遙遠,大半師生得天天住校,假日才能下山,能耐得住寂寞的老師,就更難得可敬了。但是丹尼爾來石磊已經三年了,這裡待最久的老師也只是三年,這幾年間校長也換了三任。

一位老外,卻意外成為石磊最資深的英 文 老師。他來之後,學校才慢慢補足了一位正規的英 文 老師,又爭取了一位替代役老師,聯手教英文。丹尼爾老是說,學校的英 文 老師很好,很優秀,他只是在「服侍最小的弟兄」,也就是扶持最弱小的人。山裡教育資源奇缺,文化刺激很少,再加上原住民的弱勢,這些泰雅族的後裔,面對的是複雜的未來世界。

問他希望帶給石磊小朋友什麼影響?丹尼爾回答說:「我希望他們覺得有人care(關心)他們,知道自己很重要、很重要,不要放棄。」在台灣社會都快遺忘這群人的時候,丹尼爾眼中,他們顯得無比珍貴,「我覺得原住民很重要,全世界的原住民都在消失中,我很寶貴有機會認識他們。」

丹尼爾尤其愛上幼稚園的課,這天他教的是「big」跟「small」的概念,要小朋友在 教室裡找一樣大的、一樣小的東西。連續上了四堂課,丹尼爾依舊興致勃勃,他赤腳在地上像青蛙一樣蹦跳,小朋友在寒冬裡,回報他歡悅的笑聲。




Don't give up,一心燃起原住民小朋友求知欲

這一天,他還為五六年級講了個熊與貓捉魚的故事,他在白板寫著:「Don't give up」(不要放棄),熊與貓捉魚,最後是耐心等待的熊抓到了魚,而偷懶的貓卻放棄了。

他說:「你們Don't give up,就可以學好英文,不要放棄!」 石磊國小,全校六年級只有四十六名學生,其中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孩子,占了四分之一,又有大約七名輕度智障及閱讀障礙的孩子,老師上課耗費非常多心力。

丹尼爾上課時,有些孩子認真聽講,也有些孩子毫不在乎地打打鬧鬧。但丹尼爾始終耐著性子,一遍又一遍地教他們「Don't give up」,直到全班整齊地用腳在地板打拍子,嘴裡高喊著:「 Don't give up」「Don't give up」「Don't give up 」直到它成為一首雄壯的歌曲。

丹尼爾說:「我知道台北有很多孩子,很會講英文,但這裡沒有這樣的(環境),即使他們學得不好,或上課吵鬧,我一點都不覺得frustrated(挫折)。」

有時候,他聽到小朋友的內心燃起一點求知的欲望,就覺得好高興,有的小朋友因為他們口中的「丹尼爾老師」,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也許人生便產生很大的不同。

○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午,竹北國小禮堂飄揚著英文老歌(美麗的星期天)輕快旋律。石磊國小的兩位五年級小朋友賴雯慧、黃郁婷正以宏亮的高音唱著:Ha ha ha beautiful Sunday (啊!啊!啊!美麗的星期天),This is my my my beautiful day(這是我美好的一天),When you say say say say that you love me (當你說出你愛我的時候),Oh oh my my my it's a beautiful day(噢,天啊!真是美好的 一天) 宛如天籟歌聲,征服評審的心,賴雯慧、黃郁婷蟬聯全縣國小英語歌唱比賽冠軍。

丹尼爾意外地被請上台頒獎,而且頒給自己教過英文的賴雯慧、黃郁婷。他說:「這真是快樂的一天!」之前,她們兩位在石磊英 文 老師蘇婷玉及高文良主任的教導下,每天寫完作業,就到屋頂大聲練唱,唱到對面都聽得到為止。賴雯慧說:「丹尼爾老師教我們咬字、發音,我學到很多,他還給我信心。」

校長說,三年來,「我們也曾想過要送他什麼,但是他堅持什麼都不要,也許,他從我們的眼神中得到滿足。」


醫生警告不能再騎車,卻想騎到不能騎為止

這三年來,丹尼爾練就了一身修車的好功夫,到哪都隨身帶著補胎、打氣的工具。他的舊腳踏車,甚至因為不耐他長途跋涉,坐墊都磨成纖維狀,丹尼爾用膠布纏一纏,將就著騎。他說,這輛腳踏車不夠「厲害」,只騎一個月、往返山裡四次,輪軸就開始裂開。如果輪軸都因承受不住鉸鏈的力量而擰裂,那他的膝蓋又得承受多少力量? 新年來臨之後的幾天,丹尼爾因為膝蓋痛得受不了,去看醫生。醫生警告他:「不能再騎車!」因為山路不僅毀了他的車子,也壞了他的膝蓋。他膝蓋軟骨受了暗傷,已經嚴重磨損了。丹尼爾有點失望地說:「我不想停止,我不知以後能不能再騎,現在我只有禱告,我希望一直騎,騎到不能騎為止。」

我搭搭他的肩膀,觸摸到他瘦而寬大的肩胛骨,大量的運動,他的肩膀沒有一絲贅肉。逆光看他,消瘦而清(瞿)的臉,有一種遺憾的神情,「我只能繼續到石磊教英文,live my life……。」

他個子高,尋找答案似地仰頭看天,「我不曉得這要怎麼翻譯?」這句話其實不需要翻譯,丹尼爾已用行動翻譯出來了。

丹尼爾說:「以前我是工程師,每天只用電腦,電腦從不讓人失望,我一直都非常開心,但快樂都是在中間……,」他用手比了一個水平線,「來到這裡,小朋友會讓我非常高興,偶爾也會覺得失望。以前我害怕面對恐懼,現在我可以面對恐懼,不再怕沒有希望,這裡的小朋友已經教了我很多,如果沒有來石磊,我不會 grew up(長大), 來這裡,我grew up 很多。」

他這位原本國語不通的老外,來到英語不輪轉的原住民部落,相濡以沫,因為有心,這些山崩路毀的天險,都化為人間的祝福。


「我是一個很有福氣的人。」丹尼爾瞇起藍眼睛微微笑出來

一如美國大詩人羅勃.佛洛斯特(Robert Frost)名詩(The Road Not Taken )(沒有走的路)最後三句……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樹林裡有兩條岔路, 而我)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我走了人跡較少的那一條)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因此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擁抱獅子心



圓山大飯店總經理 嚴長壽

圓山大飯店總經理嚴長壽自認未上過大學,是個非常平凡的人,但是很早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二十八歲時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三十二歲時成為亞都飯店總裁,兩年前進入圓山飯店,讓圓山飯店轉虧為盈。其著作「總裁獅子心」更引起廣大的迴響。
嚴長壽當兵時,一開始是個被老兵排擠的新兵,退伍時,部隊裡的老兵和士官長,總共五十幾個人一起請他吃飯,他們說:「阿兵哥退伍,能讓五十幾個老傢伙合起來請客的人,你嚴老大是第一個!」軍中的人認為他出社會後一定前途無量,但是嚴長壽卻是整整六個月找不到工作,結果透過朋友幫忙,覓得第一份工作-送貨小弟。
而從一個送貨小弟,到飯店的總經理,嚴長壽有什麼獨到的人生觀?他將與青年學子分享他做人做事的方法。

不瞞各位,我其實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連大學都沒讀上,實在沒什麼了不起。但是我在很早的時候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有一個機緣認識自己的優點、了解自己的個性,在工作上證明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建立信心。
我這輩子從來沒想到自己會出書,《總裁獅子心》這本書是因為當時應對一群青年朋友演講,獲得很大的迴響,才決定要出的。這個書名也不是我自己取的,而是出版社編輯跟我接觸,覺得我相當符合獅子座的個性,才取了這個名字。我本來覺得這個標題有點太囂張了,編輯卻說:「給年輕人看的書就是要取這種名字!」我就讓他們決定了。

(1)認清自己的侷限
我想跟各位談一談自己人生的「巧遇」。我不是很優秀的學生,功課平平,對讀書總是沒什麼信心。不過我在學校還蠻活躍的,當過樂隊隊長、民謠社社長、童軍團團長,就是考試不太行,死記的能力很差。在台灣這個環境,讀書考試都是很重要的,當時考不好,倒也不算意料之外。
畢業之後,我本來想當樂隊指揮,但是真正接觸了專業的指揮之後,才發現學生時代我被人家稱讚是很好的指揮,充其量只能算是「雙手隨著音樂起舞」罷了。真正的指揮要能對音樂全盤控制,無論在聽力、節奏感和對音樂的反應能力,都要從小打基礎。所以我認識到自己不是這塊料,覺得這輩子或許只適合欣賞音樂,而不是製造音樂。但是那個時候才決定要考大學,也已經來不及了。既然沒考上大學、家境又不是很好,我就決定先去當兵。
在空軍防炮部隊當了三年兵,給我的人生帶來很大的衝擊。起初從學校到新兵訓練中心,接觸的差不多都是高中畢業的同學,沒有什麼調適的困難。但是當我被調到部隊裡去的時候,發現自己很難跟那些老兵溝通。三十年前,部隊裡很多老兵都是從大陸撤退到台灣來的,他們的生活習慣跟我非常不一樣,我們卻睡在同一個大統鋪,和他們就只隔著一層蚊帳。有的老兵生活習慣很粗糙,不洗澡的啦、滿嘴酒氣的啦,開口講的都是賭博、喝酒、找女人。當時我還是一個清純的學生,突然來到這樣的環境,真的會有無法調適的感覺。

【軍旅生涯的衝擊】
被這樣的環境包圍,我自然而然就有了「自我保護」的動作。當我該出操、當班的時候,還是規規矩矩做該做的事,但是當我有自己的空閒的時候,就到花蓮海邊去聽音樂。那時候我們的部隊在花蓮的機場附近守備,我帶了一個裝乾電池的留聲機,有空就到海邊去,躺在沙灘上,望著藍天大海,聽自己的音樂。沒想到這樣的舉動讓那些老兵覺得我很高傲、孤僻、不合群,對我的印象非常壞,我卻完全不曉得。我覺得我已經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剩下的時間當然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有一次,部隊緊急集合,我在海邊聽音樂,其實離部隊只不過兩三百公尺的距離,誰來叫一下就可以了,卻沒有一個人來叫我回去,大家都等著看我出糗,於是我就被罰關禁閉。各位想想看:一個從來沒犯過錯、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忽然被抓去「關起來」,那個感覺真的很難受。當我被押到禁閉室,褲帶鞋帶被拿掉,人被推進去之後,鐵門在我身後砰一聲關起來,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個好殘酷的聲音。
忽然間,你變成一個「犯人」,跟外界阻絕了,我坐到地上,望著那堵牆壁,不禁問自己:「我怎麼會變成這樣?像我這樣一個從來不想冒犯任何人的人,這樣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居然會被別人誤會到這種地步?」在禁閉室裡,我望著牆上許多以前關禁閉的人寫的塗鴉,告訴自己:「我不能再這樣,我不能再把自己關在自以為是的、自我保護的封閉空間裡,我一定要走出來。」

【眼光放遠,克服逆境】
我相信許多年輕人碰到這樣的情況,很可能就消沈下去了,我很高興當時選擇了另一條路。我從禁閉室出來之後,剩下兩年八個月的役期,和那些老兵都還是要天天見面,於是我開始去認識他們、瞭解他們。從這樣的過程,我發現:假如把眼光放遠一點再去看,你會覺得這些人蠻可憐的:他們在台灣沒有家庭,人生所有的成就感都是在軍中。他的階級比你高,是唯一能贏過你的地方,其他什麼都沒有。他知道他的學識沒有你高、見識沒有你廣,只有權力比你大一點點。
這種對權勢、權力的展現,在每個環境都會發生,事實上那只是另外一種從自卑所產生的自我保護,他必須從這裡來肯定自己,因為他全部的世界,就是這個軍中生活。甚至在過年休假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該去誰的家,因為他們都沒有親戚。所以仔細去瞭解,你會發現這些本來看起來很討厭的人,都有一段值得同情的過去。
於是我開始跟那些老兵聊天,談他們的過去、他們的家鄉,有的人談著談著就流下淚了。我發現自己很容易就能幫助他們:比方他們不識字,我可以幫他們寫信,休假回來也常常帶一些家鄉口味的小吃,稍微安慰他們的鄉愁,我還跟他們學家鄉話。
漸漸地,他們對我不再有任何敵意,反而打從心底把我看成很重要的、可以溝通的一個朋友。
透過這樣的經驗,我重新恢復了信心。後來在軍中看到許多數饅頭、混日子的新兵,有木匠、有泥水工,他們的生活經驗比較膚淺,當兵純粹是過一天算一天,我也慢慢開始去瞭解他們,帶他們聽古典音樂,一起欣賞舒曼的夢幻曲,和他們談樂理、談樂器,漸漸得到了一群知音,而且他們還把我當成生活上的老師。後來我變成了老兵與新兵之間溝通的橋樑,也和他們都變成了很好的朋友。
還記得有一個兵是做泥水匠的,退伍之後我去工地看他,一下子就找到他了,因為工人做工的時候習慣把音樂開得很大聲,我遠遠就聽到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馬上知道我的朋友在那裡,這件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所以我在軍中,從一個被大家誤會成孤僻、不合群的男孩,轉變成大家的好朋友。記得退伍的時候,部隊裡的老兵和士官長,總共五十幾個人一起請我吃飯,他們說:「阿兵哥退伍,能讓五十幾個老傢伙合起來請客的人,你嚴老大是第一個!」大家都說我出社會之後一定前途無量,我也就抱著這樣的期待,走到了社會上。

(2)第一份工作:送貨小弟
原本我也以為自己應該還可以吧,沒想到出社會之後,整整六個月找不到工作,果然是前途無「亮」,覺得未來黯淡極了。剛退伍的時候,我分析自己的狀況,覺得不大可能繼續讀大學,就算考上大學,家裡的環境也讓我必須半工半讀,所以我決定還是應該直接去做事。沒想到一直找不到工作,最後還是靠朋友幫忙,才找到一個工作。
那位朋友是我的鄰居,在學校裡高我一班。我當兵的這段時間,她在念大學,我退伍的時候,她也畢業了,在美國運通做電腦終端機操作員。二十幾年前,電腦在台灣還是非常罕見的東西,這在當時是不得了的工作。她跟我說:「我們公司規模還很小,現在就缺一位送貨的傳達,偶爾也要打掃打掃辦公室,不知道你要不要?」簡單地說,就是要找個「小弟」。我想了想,既然找不到事,什麼都可以,總得有個開始吧,於是我就去了。
沒想到這個工作真難做!難的倒不是送貨、打掃這些基層的工作,真正難的是:每天你都要在你以前的同學面前,替她清理字紙簍、收拾桌子上的茶杯、還得替她洗杯子。當時我不禁問自己:怎麼讀過大學跟沒讀過大學,會有這麼大的差距?我在學校的時候也不覺得自己比人家差呀!為什麼現在我得伺候她?現在回想起來,她真的是我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貴人。因為她讓我體會到:真的已經沒有退路了。這樣的刺激跟對比,讓我必須努力突破現在的狀況,而當時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工作當成學習」。

【別讓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決定不要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一般的小弟都是穿T恤牛仔褲加球鞋就到處跑,我卻決定穿西裝褲、皮鞋、打領帶,最起碼讓自己看起來是一個端莊的年輕人。白天工作沒有時間唸書,我就利用晚上勤學英文,重新去讀以前沒有讀好的書。
但即使有這樣的學習熱忱,讀書還是不簡單,於是我就跑去找那位同事,請她教我。她說她沒空,我很失望:你是我的同學,為什麼不肯教我?我又去找另外一位同事,問他說:「這個終端機很不錯,你可不可以教我打?」他卻回我:「這個東西很貴的,你弄壞了怎麼辦?」於是我才發現,即使在職場,要學習專業的技能也不是那麼簡單。
有一天,我終於覺悟了。下午五點鐘,我照例要去收拾同事的字紙簍,就在收垃圾的時候,我想到:「假如必須要從人家喜歡的、正在做的事情去學習,我大概沒有機會。也許對我最好的學習,就是從人家不喜歡做的事情學起。」也許我就是做一個收垃圾的,也能從這些垃圾學到一些東西。所以我所謂的「垃圾桶哲學」,就是寧願像一個收垃圾的人一樣,去做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我知道只要「有機會去做」,就是一種學習。

【不放過每次學習機會】
思考轉了個彎之後,真是豁然開朗。我能夠完全接受那些原來不想做的事情,
別人叫我做事,我都非常高興,因為又有了一次學習的機會。到了五點半,有的人趕著下班,手上的事情做不完,我就說:「你教我,我幫你做,你可以早點下班。」我曾經替同事撥過一支兩三個小時都打不通的電話、也曾經替一大疊五百張傳票蓋章,不久便漸漸發現我很受歡迎,因為同事都覺得我「很好欺負」,什麼事情丟過來,我都願意做。但是我把它當成一個學習的環境,而且當你真的去做的時候,會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從這樣的哲學出發,我的學習領域變得非常開闊。我每天都要在辦公室待到晚上十點、十點半左右,但是我很樂意,因為它給我一個真正學習的環境。也因為這樣,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無意間被我的老闆發現公司裡有這樣一個認真的員工,也無意間被隔壁辦公室的老闆發現我在用功。
當時辦公室的隔壁是環球航空,他們的總經理經常也留到很晚,我常常會在盥洗室遇到他。有一天他就問我是做什麼的,我說我是傳達。他又問:「每天看你留到很晚,你都在學什麼?」我說:「我在學航空公司票務。」他馬上說:「我們現在需要一個junior ticketing clerk,要到夏威夷或倫敦的票務中心去受訓,你有沒有興趣?」他說受訓回來可以有六千塊的月薪,而我當時的月薪只有兩千塊。
在那個出國還很困難的年代,對一個年輕人來講,可以出國受訓、又有這麼高的薪水,許多人大概都會被吸引,決定要去吧。我跟他說:「你給我一點時間,讓我想一想。」那天回家,整夜睡不著,覺得忽然要面臨一個好大的抉擇。但是我很仔細地檢討自己,發現那位總經理雖然認為我的英文還可以,我卻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此外,我也覺得現在這份工作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最後我還是跟他說:「我並不覺得自己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婉轉拒絕了。

(3)懂得判斷每次「機會」
重複這段故事,主要是想跟各位說:在生命過程中,你會被給予很多機會,但是有的時候,「機會」會變成一條不歸路。當你做到超越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要再回頭,往往已經回不來、下不來了,反而創造出更多的失望。所以我必須要讓自己的每一步都踏得更扎實,而回絕了那個機會,回到原來的工作。很幸運地,半年後我的老闆就派我去當機場代表,接待國外來的團體,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外界的事物。當時我看到許多領隊帶團到世界各地旅遊,非常嚮往,於是我又有了新的目標,就是做一個tour escort(導遊)。
在這樣的過程裡,我始終都有一個努力的目標,這是我非常幸運的地方。在人生的際遇中,你隨時會碰到各種機會,有很好的工作等你去做,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你必須先真正地認識自己。我是在無意間發掘了自己的缺點與優點,也瞭解到我很喜歡「服務」這個行業,很喜歡跟人接觸,所以我選擇留在這個行業繼續成長、繼續發展。
接下來,我在美國運通歷練了許多職務,從機場代表做到總務。在做總務的時候,有一次公司要採購一批非常昂貴的計算機,當時講好要全新品,因為有許多公司會拿整理過的二手機來湊數。機器還沒來的時候,廠商塞給我一個信封,說:「你辛苦了,去買杯咖啡喝!」然後人就跑了,我打開一看,裡面是八千塊!要再去追,廠商已經不見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把信封交給總經理,跟他說了這件事。過了幾天機器送來,發現裡面還是有二手貨,我堅持要廠商換新貨,他很不高興,後來透過別的管道跟總經理說:「你們公司有個姓嚴的,不但主動跟廠商要佣金,還找廠商的麻煩!」各位想想,我要是拿了那筆錢,豈不是就踏入了陷阱?現在的我恐怕也不會是這個樣子了。

【提防生命中的陷阱】
這些及時給我的警惕,更加讓我相信:人生中的許多「機會」都不足以影響你的意願,因為它們隨時可能變成「不歸路」。人不可能不受到誘惑,我比較幸運的是,在還很年輕清純的時候,就接受了這麼一個考驗。要是再過幾年,接觸的人事更複雜、更世故,事情或許就會有變化了。正因為很早就碰到了這樣的事情,讓我對這類的陷阱與危機更加提防,也讓我在接下來的工作表現得更認真。
我在美國運通待了八年半,在前面的四五年,幾乎每半年就被升遷到新的工作。但是我必須特別強調:當時的背景跟現在不一樣,那個不必讀大學也可以突飛猛進的機會,在今天這個環境已經不太可能出現了,現在的環境競爭遠比當時激烈。二十幾年前,台灣還是一個急速成長的環境,美國運通這麼大的組織,在我加入的時候只有七個人,在我升到總經理的時候是二十幾個人,到我離開的時候也才四十幾個人,而現在美國運通已經是五百人的公司了。假如過去的那個我踏入現在這個公司,我不覺得會出現同樣的結果。在一個五百人的組織裡,無論你的表現有多麼突出,都不可能像在七個人的組織那樣很快被肯定。尤其當公司迅速成長的時候,也會創造出許多機會。假如公司對你有信心,與其找外面的人,當然不如優先用自己人。所以總歸一句話,當時真的是「時勢造英雄」。

【「英雄造時勢」的時代】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一個「英雄造時勢」的時代。在這樣高度競爭的環境,所有的企業都在縮減、裁員、效率化,而企業吸收資訊的學習方式又是那麼寬廣、多樣,一個年輕人要靠自己摸索學習,已經不容易成功了。現在必須要靠很多有經驗的人,無論是學校老師或者社會人士,幫你整理出所有學習的內容,才有可能創造出學習的捷徑。在這個環境下,「讀書」絕對是最快的學習捷徑。
後來,我已經在美國運通主管許多業務,當時美國運通在台灣的業績已經有四五年都沒有突破,主要是因為他們沿用美國的那一套做法,比台灣市場所能接受的程度早了太多。我在公司接受了四五年的訓練,又是本土出身,所以瞭解問題所在,於是向公司提出建議,認為應該做一些大幅度的改變。那時候我的老外主管還很猶豫,我就威脅他說:「你不讓我這樣做,我就要辭職了!」他深怕我離開,就答應了我的提議。沒想到那些做法真的讓公司轉虧為盈,美國總公司就把我的老外主管調走,讓我接他的位置,成為美國運通有史以來第一個亞洲本地出身的總經理,那時候我才二十八歲。

【預測十三個月】
當時整個公司只有二十幾個人,我這麼年輕就當上總經理,最大的意義既不是升遷到哪個位子、也不是待遇有多好,而是我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開會、必須對總公司提出許多計畫,美國運通對主管的要求是「遠見」,他不要你去操心下一個月的營運,他要你思考的是十三個月到五年以內會發生什麼事、你又有哪些因應計畫。當時有一個「預測十三個月」的要求:假使現在是五月,你必須預測明年六月的業務。這樣的訓練使主管在面對變化的時候,不會手足無措,這才是我真正獲得的機會和歷練。
我後來在面對事情的時候,不會只看眼前,而會看得更寬、更廣,就是在這段時間學到的。在美國運通的八年半,是我學習的過程;到了亞都飯店之後,則讓我有了實現理念的機會。亞都飯店當年是美國運通的房東,那時候台灣還沒有很多旅館,亞都的董事長想建旅館,就來請教我。我看了他建飯店的計畫,覺得不大好,就建議他找國際的管理人才。沒想到當時政府鼓勵興建旅館,有十幾家飯店同時都在興建,許多國際管理人才看了亞都的地點和環境,都覺得比不上別人,就回絕了他的邀請。發生這種狀況,我也很過意不去,因為當初是我建議他找人的。於是幾乎在他半強迫的情況下,答應過去幫忙管理這個旅館。
沒想到我這麼一個從來沒管過旅館的人,也把亞都管得還不錯,不僅替台灣旅館業創造出新的方向,也讓亞都在後來的十幾年,都是台灣旅館業的領導者。這要感謝我在美國運通受的訓練,讓我能夠從顧客的期待中,找到他們需要的服務。

(4)爭取明天的客戶
我到了亞都飯店之後,發現它和十幾家競爭對手比起來,地點和環境都不好。我該怎麼讓這家條件並不理想的旅館,變成成功的產品?當時台灣大部分產品的規劃和包裝,都是模仿以前成功的例子,我卻用了一個從美國運通領悟到的新觀念:「不要只看今天的客戶,要看明天的客戶。」那時候到台灣住旅館的客戶大概有八○%是觀光,只有二○%是商務。但是我研判台灣經濟會持續成長,商務客戶二○%的比例一定還有成長的空間。換句話說,未來會有更多做生意的人到台灣來,然而當時卻沒有專為生意人準備的旅館。
有了這樣的觀察,我決定把亞都包裝成「專為商務人士服務」的飯店。當時許多人看到做旅館很好,就蓋一間想要爭取所有顧客的旅館;我卻剛好相反,只專心經營一種特定的客人,並且仔細研究他們期待的是什麼。我發現來觀光的客人和做生意的客人,對旅館的期待是不一樣的:觀光的客人往往是一整個團一起,心情很高興,他們多半會期待一個又大又熱鬧的地方,最好有得吃也有得玩。可是商務的客人卻不是這樣:他可能已經來過台灣三十次,每次都是來驗貨,即使不想也還是得來,他的表情可能是愁眉苦臉的。加上遠離家鄉,他的心情往往也很寂寞。

【讓旅館不像旅館】
所以我分析出商務客戶需要兩項東西:首先是一個「離開家的家」,因為他們離家很寂寞,我必須創造一個像「家」的環境;其次是一個「離開辦公室的辦公室」,比方說他在公司有幫忙打字、接電話的秘書,到了旅館卻必須一切自己動手,我必須創造一個像辦公室的環境。我相信,假如能滿足這兩項需求,就可以推出一項成功的產品。
當時我做的第一個包裝,就是找一位從來沒設計過旅館的人,把亞都全部做成「非旅館」的設計。比方我認為旅館的櫃檯是個非常「冷」的東西,會讓飯店員工覺得「你需要服務就得過來找我,我被鎖在這堵矮牆後面,沒法過去。」這是一項負面的服務訊息。要創造像「家」一樣的環境,就得要有「主動去關懷」的心情。於是我把櫃檯拿掉,改成兩副桌椅,客人來的時候,你可以先迎上前去握手,再請他坐下來辦報到手續。
我認為要讓客人感到「被重視」,最重要的就是記住他的名字。於是我設計了一套流程,當飯店代表去機場接了客人、送他們上車之後,馬上打電話回飯店通報:「現在二號車要回飯店,坐左邊的是Mr. Smith、坐右邊的是Mr. Johnson。」我們的守門人就會把名字背下來,車子來的時候,他就會說:「歡迎光臨,Mr. Johnson!歡迎回來,Mr. Smith!」雖然只是短短的幾步路,客人在門口就被叫出自己的名字,和進了旅館才被員工「發現」自己的名字,感覺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也把這一套方法運用在接電話的工作。總機把每個房間的客人名字都寫在白板上,電話轉接過去的時候,只要看一眼,就叫得出每一位客人的名字。如此一來,他們都覺得很親切,這就跨越了一個服務上的心理障礙。你不要以為叫一聲短短的名字沒什麼了不起,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會讓客人覺得「我在乎你」,這個訊息是非常重要的。

【提前滿足顧客的期待】
所以「人性化」的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各位一定要記住:無論你有多大的本事,都還是得透過別人來完成。在工作的過程中,你一定會與人接觸,所以「溝通」是非常要緊的事。我在要求員工叫顧客的名字之後,獲得出乎意料的迴響,於是再進一步鼓勵他們去發掘客戶的需求。
員工到每個樓層去記錄顧客有哪些特殊需求,下一次他再來的時候,桌子喜歡擺的位置、衣架的種類,這些細節我們都可以幫他做到。於是顧客就會覺得,除了每個人都有的服務之外,他還享受了額外的、專門為了他而做的服務,他覺得你不僅「知道我是誰」,也知道「我要什麼」。
所以我們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服務理念,簡單地說,就是「如何更體貼地把顧客的期待表現出來」。在這個行業,我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也獲得一些成就。在這個過程裡,我體會到:自己或許仍然是一個不大會讀書、考試的人,但是我卻因為無意間發現了可以發揮的長處,而掌握了人生的方向。所以我還是要強調,「認識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只有在認識自己之後,做分析、跟別人交談,最後所下的判斷才會正確。

(5)「認識自己」最重要
在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中,我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如果這個社會的每個人都只懂單向思考,那會是很大的危機,因為這個社會需要各種正反個性的人來平衡,隨時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找出問題。一個國家假如只有執政黨、沒有反對黨,這個政府一定會有危險。所以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每個人也都應該認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一個服務性的人,要能懂得體貼、關懷別人,甚至遷就別人。而慣於反向思考的人,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挑剔者、批評者,卻不見得是一個適合的服務者。比方說一個傾向於服務性的人,要是做了財務稽查,他可能會覺得每個人都很好,對所有人都絕對相信,最後不見得會把工作做好。而一個慣於負面思考的人,看到每個人都先預設有問題,或許反而最適合這份工作。
每個工作都有可以發揮的空間,但是在投入這項工作之前,你一定要先認識自己的能力,並且了解自己的瓶頸,才能充分開發自己的潛能。 服務業和生產事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不同。拿裕隆汽車來講,一個裝配線上的工人,它在裝配的時候心情好不好,對這輛車的品質影響不大。可是在旅館裡,好幾百個員工,每一個人都是你的「產品」。如果有哪一個員工用晚娘面孔對你,就會害你今天吃不下飯。所以服務這個行業,每一個process都非常重要,每一個人都代表著非常重要的力量。
要是一個組織裡面「負面成份」的人居多,就會無法突破,所以服務業找人的時候,一定要在性格和個性上選對對象。各位若能瞭解自己的個性、也瞭解不同行業的需求,在安排未來工作的時候,自然會有比較正確的體認。
在我的同學之中,有很多人念大學是「選校不選系」,結果在自己不喜歡的科系浪費了很長的時間,充滿挫折。我在協助籌備高雄餐旅學校之後,發現有許多念完了大學的人又來讀餐旅學校,我認為這不僅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個人的浪費。花了這麼多年,才發現你念的不是自己真正要的東西,這是多大的遺憾!所以如何及早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實在非常重要。

【當導遊的體認】
我這輩子做過很多事情,其中成就感最大的,都跟賺錢沒什麼關係。我曾經當過旅行團的領隊,帶一群群的歐吉桑和歐巴桑去歐洲玩。在去之前,我都會先研讀當地的歷史、地理和人文資料,然後在遊覽車上跟他們講故事。像到薩爾茲堡我就講莫扎特的音樂,到羅馬我就講凱撒大帝遇刺的傳奇。在西班牙的戈雅美術館,我一幅幅畫講解,原本逛五分鐘就想走的歐吉桑,竟然跟著我看了一個半鐘頭。此外我也教他們幾句簡單的英文,那些歐巴桑後來都敢自己開口向旅館的服務員拿鑰匙,這些都讓我有莫大的成就感。
當時很多當領隊的人都會帶團去買鑽戒、手錶,拿回扣賺錢;我卻教我的團員買東西記得貨比三家,結果在回國的時候,我的同事都口袋鼓鼓,只有我什麼也沒賺到,可是我的團員都叫我「嚴老師」──我變成一個沒上過大學的老師,其他的領隊卻永遠被叫「眼鏡仔」,整天幫大家拎箱子,沒有人尊敬他。

【靠「內涵」受到尊敬】
在美國運通工作的時候,我去參加他們的世界經理會議,是全場唯一的黃種人。當時我的壓力很大,深怕被別人看不起。在那個場合我有很強的自卑感,因為所有人個頭都比我高、英文都比我好。後來大家坐下來聊天的時候,我沒有什麼話題可講,因為我的英文只能談工作的事情,他們講的藝術、戲劇,我都不懂。這時候我才發現:要讓人家看得起你,關鍵不在膚色、體型、或者你口袋裡有多少錢,而是「內涵」。
於是我去瞭解藝術領域的種種,慢慢發現我也蠻受歡迎的,大家對中國的文化、藝術、美食都很有興趣。只要有內涵,別人自然就會尊敬你。當亞都的業務漸漸穩定下來,我就很急切地開始進行海外推廣的工作。我一直覺得,做旅館不應該只是等客人來、然後賺他們的錢而已;做旅館有個更大的使命,就是接待國際上的客人、並且讓他們認識台灣、肯定在台灣的中國人。我配合觀光局的活動,帶著廚師、藝術家、還有故宮的工作人員,參加世界各地的旅展,從柏林、倫敦到澳洲,有時候甚至把本職都擱在一旁,這也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設法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當然我也瞭解,假如只會在國際上宣傳、自己卻做不好,還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後來也開始在國內進行類似的工作,鼓吹台灣辦國際會議,邀請更多國家的朋友到台灣來開會。十幾年前,台北剛剛成立國際會議中心的時候,既沒有推廣的預算、也沒有規劃的團隊,變成僅僅是一個設施的提供者,每年只有二三十個國際會議在這裡舉行,即使到現在,每年也只有四十幾個。新加坡的國際會議中心成立時間比台北還晚一年,但是他們成立了「國際會議推廣局」,極力爭取各式各樣的會議到新加坡召開,提供機票優惠、甚至免費場地,讓世界上各領域最頂尖的人才都到新加坡來,這對新加坡的國際地位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
現在,每年平均有六百多場國際會議在新加坡舉行,還成立了第二個國際會議中心,而台灣還停滯在每年不到一百場的規模。各位想想看,先不要講加入聯合國,要是每年能舉辦這麼多場非政治性的國際會議,就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國家、瞭解我們的環境。所以我始終覺得,要突破現狀,一定可以透過別的管道達到相同的效果。我一直在想的,就是怎樣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更多的發揮,尋求更多人的肯定。

(6)從根本改變對工作的看法
我常常要從「心靈」的層面,去改變員工對自己工作的看法。餐廳裡最不起眼的通常有兩種工作:端盤子的服務生和廚房裡的廚師。他們始終都不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多高尚,所以廚師往往穿得很邋遢、態度很兇,他不覺得自己需要包裝、需要禮貌。端菜的同仁則是覺得自己做這份工作很委屈,總是沒有笑臉。
我跟端菜的同仁說:「如果你只是把自己看成一個端菜員、一個點菜員,你不會看得起自己;可是如果你把自己看成顧客的『餐飲顧問』,對廚房菜色的特點、顧客的習性與品味都能有充分的掌握,替每桌客人都能設計一份獨一無二的菜單,不僅你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顧客也會對你刮目相看,並且很依賴你的決定,因為你比他更瞭解這個餐廳的特色。」假如一個薪水微薄的服務生能用這樣的心情面對自己,他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廚師也是一樣。廚師最常見的觀念就是:「師父怎麼教,我就怎麼做。」所以他們通常不接受客人的挑剔,比方有人抱怨太鹹、或者魚不新鮮,他就會說:「這個人懂不懂啊,我吃都好得很!哪裡不好?」他們的直接反應就是自衛,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所謂「專業」就是「標準化」,是不能被改變的。但事實上,各地吃東西習慣的濃淡輕重,本來就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吃的習慣」是因應顧客的需求而不斷在改變的。一個好廚師要學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每個人的味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工作不是要給他一個標準模式,而是設法迎合每位顧客個人的飲食習慣。
從這個角度去看,就豁然開朗了。我很鼓勵廚師去和客人打招呼,這在傳統的廚師是做不到的,萬一被客人嫌,他會覺得面子掛不住。然而一旦能跨出這一步,接受客人的意見,就是學習與成長的開始。

【逆境更能獲得成長】
所以無論在什麼樣的就業環境裡,當身邊一切都一帆風順的時候,你也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就是許多工作者其中的一個罷了,沒什麼特色。反之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反而能學習更多。所以不一定要堅持「最好的環境,才是最能發揮的環境」--克服挑戰、同時考慮許多正面與負面的因素,往往能讓自己進步更快、學到更多。
我相信年輕的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但更重要的是,你也要知道自己的缺點何在。當你面對挑戰、碰到困難,問問自己值不值得付出這些代價?假如值得,那就設法讓自己通過這道挑戰。我相信天下沒有哪一個服務業的員工,從面對第一個客人直到最後一個客人,情緒都能保持一致。克服這樣的情緒起伏,就是對自己的挑戰,我相信在其他行業,也是如此。

【服務業四大準則】
在亞都的時候,曾經列舉四項服務業最重要的準則,是每位員工都要打從心底去體認的基本理念:
一、每個員工都是主人。也就是說,要讓客人在接觸第一線員工的時候,就像受到主人親自接待一樣。服務業的組織就像一座倒金字塔,最先接觸到顧客的往往不是真正的老闆,而是許許多多的一般員工,一定要讓他們能以「做主人」的心情,去接觸、服務顧客。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也要同時充分授權給第一線。
二、尊重每個顧客的獨特性。以剛剛我舉廚師的例子而言,顧客的要求不一定是「對」的,但是他一定會有自己的偏好(preference)。你要去迎合他的偏好,才是成功的服務。假如你堅持自己才是對的,去跟客人爭輸贏,即使你爭贏了,最後輸的還是自己。
三、「好」的服務是「有求必應」的服務,但「卓越」的服務,是能夠「想在顧客前面」的服務。真正體貼的服務,是在顧客還沒有提出要求之前,就預先替他設想周到。
四、絕不輕易說「不」。在這個行業裡,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斷然拒絕,而要婉轉地讓客人設法體認。有時候客人提出的要求實在難以實現,你千萬不能說:「公司規定不可以」或者「我做不到」,而要讓對方感受到你願意幫忙的誠意,顧客才能比較容易地接受這個事實。其中需要許多技巧和耐性,都要自己慢慢體會。

【接受挫折,邁向成熟】
我的一生非常幸運,有許多機會接受挑戰。直到現在,我仍然願意接受人生中的挑戰,儘管我知道並不是每件事都做得到,仍然願意去嘗試。因為每一次嘗試的過程,都是最好的學習。各位一定要讓自己有「不斷接受挫折」的勇氣,它往往就是讓你邁向成熟的關鍵。當然在「事不可為」的時候要知道急流勇退,免得無法招架;但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沒有任何事情會一帆風順」的心理準備。
我一直都以「服務」作為我的人生觀,儘管聽起來像一句口號,我卻相信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發光體」,不需要太多的「反光體」。台灣在短短數十年就從貧窮走向富裕,回顧歷史,近百年來,兩岸的中國人一直沒有過什麼好日子,台灣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創造出這麼富裕的環境,是很明顯的成就。但是物質上的成就是不是就代表一切呢?相信不是。
在經濟起飛的過程中,大家因為窮怕了,一開始累積的一定是物質的成就,有機會就要存錢、買房子,這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慾望就變成了「貪婪」,最後大家都要靠滿天星、鑽戒之類的有形物質來證明自己的成就,這和政治人物一定要靠扯斷麥克風來表示自己的權力一樣,都是另一種形式的擴張,是「暴發戶」式的行為。我們在政治、經濟、甚至宗教的層面上,都看到許多這樣的現象。

【自許當「發光體」】
不管我們有多少成就,擁有多少鑽戒、汽車、保鑣、聚光燈……,都只能算是「反光體」,必須靠外在的光源來證明自己。我認為這個社會應該鼓勵更多的「發光體」,也就是能讓自己照亮別人的人。他可以是一個獻身山地教育的小學老師,也可以是一個熱心公益的社會工作者,或者一個數十年來默默收容棄嬰的外國傳教士。
我認識一群廚師,他們每星期輪流到桃園少年看守所去教年輕人燒菜,把自己最珍貴的絕活貢獻給這群孩子,讓他們以後有謀生的技能。其中一位廚師的鄰居剛好是計程車司機,知道了這樣的事情,非常感動,主動答應每星期免費載他到桃園。
各位想想看:這樣的心意不僅影響了許多接受幫助的少年,也影響了他身邊的人,讓愈來愈多的人願意投身這樣的服務,他們都是「發光體」。我們需要的,就是更多這樣的人,願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付出、貢獻給這個社會。

【撿海星的小女孩】
最後,我想講個自己一直很喜歡的故事。

  一天黃昏,在澳洲的海灘,有位老先生拄著拐杖散步,遇到一位小女孩。他看到這位小女孩不斷撿起沙灘上的東西往海裡扔,不禁好奇地問道:「小妹妹,妳在打水漂嗎?」
小女孩說:「不是,我看到沙灘上有好多海星,明天一早太陽出來,它們都會被晒死,我覺得那樣太可憐,所以把它們送回海裡去。」
這位老人早已看盡人生百態,不禁莞爾。他說:「小妹妹妳別傻了,這條海岸有多長、海星有多少,憑妳一個人,怎麼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呢?」
小女孩又默默撿起一隻海星,丟向海中,然後說:「老公公,我知道我不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但是我知道當我撿起這一隻海星、丟進海裡的時候,我已經改變了
『牠』的命運。」

各位朋友,讓我們都來做這個社會的「發光體」吧!

嚴長壽 vs. 蘇國垚的掏心對話

■嚴長壽(亞都麗緻飯店總裁&蘇國垚(台南大億麗緻酒店總經理)一、工作哲學的分享 嚴長壽: 學習努力,努力學習 隨著台灣經濟環境的變遷、公司也從無到有急遽成長的過程中,我無意間找到自己喜歡也願意投入的方向。更重要一點,當時我一方面靠自己努力,一方面被環境所激勵,我相信「努力」是絕對必要的,不努力就不可能有其他的發展機會。當時,正逢公司業務擴展時期,需要廣招人才來接替與日俱增的工作,除了從外面招考合適的人之外,公司內部表現優良的員工升遷機會相對比外人高。我也因為這樣的機會,不斷的被提升,一直嘗試不同的工作,從傳達、機場代表到管理階層等職,我始終充滿著興奮與喜悅。
對一個新加入職場的人而言,「學習」本身就是很好的機會,一旦又受到鼓勵的時候,它就創造了一種實質的、良性的、自我激勵的環境。因為努力而被鼓勵、因為被鼓勵而繼續努力,如此善性循環,可能就讓我超越了許多平常要花很多時間才可能達到的領域,在那個環境之下,讓我無意間找到了自己的優勢。 蘇國垚: 不計較薪水、不計較職務 我其實沒有什麼工作哲學,凡事「起而行」就對了!
二十二年前,嚴總裁「收留」我的時候,我不清楚當時台灣的薪水行情是多少?但我在美國領的薪水是相當於四萬八千元台幣,而我在亞都的起薪是八千元,是我之前的六分之一薪水,但我欣然接受這份職務。誠如嚴總裁所言的「正面回饋」,當你不計較利害得失,以「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做事,你所表現出來的成果是光亮的,大家都能感受到、明顯看到你是正面的、積極的、樂觀的。所以我在櫃檯待了三個月,之後輾轉到各餐廳、各單位,經歷各種不同的學習,我都抱持一個觀念:不計較。不計較薪水、不計較工作時間、不計較職位,我甚至不計較未來該有什麼報酬。 二、現代人的工作觀:目前失業率高居不下,對失業及待業的人有什麼具體建議? 嚴長壽 提早培養自己的競爭力 我在《御風而上》書裡面提到,常聽到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期望的都是「錢多事少離家近」這種工作,然而相對的,我認為雇主要找的千里馬良駒最好是:一,錢少的,像我以前只給八千元的那位(指蘇國垚總經理);二,做事多還不會報怨的人才。因此身為求職者,若站在雇主的立場來看,就必須針對雇主的人才需求來創造自己本身的競爭力,而這也是一個人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自己將來要找尋的工作方向。因此,我認為一位現代工作者應該具備:(1)足夠的專業能力(2)良好的溝通能力(3)不計較工作內容。
另外,我希望年輕人瞭解一點:如果你認為大學畢業後才是事業開始的話,那你就錯了!我認為,從高中踏入大學之際,就應該提早開始分析自己的個性、瞭解自己的長處,然後努力作準備。假如正在謀職的年輕人與一般同學們一樣,都以為大學畢業後才是事業開始,在畢業之後才開始找工作,你的專業技術怎麼可能比人強?與人溝通能力怎麼會比別人好?因為你從來沒有經歷過職場環境。若要培養自己經歷這樣的環境,方法一:利用暑假期間去打工,從中學習;方法二:去做義工,哪怕是沒事做的失業者,都應該走出家門去幫忙別人,同時練就一身功夫。 蘇國垚 培養第二專長,積極樂觀,轉換心態 另外很重要一點是,要培養第二專長,具備越多第二專長的人,越具強大的競爭力。無論是失業、待業或在工作上遭遇瓶頸、有志難伸的人,不妨趁機增強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我自認是個幸運兒,剛巧從事於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假如有人不湊巧找了一個自己沒興趣的工作,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培養興趣。有人會說:「談何容易!本來就沒興趣的事,很難培養興趣啊!」其實,之所以很難培養,說穿了,不過因為人通常只看事情的負面,如:老闆很討厭、薪水很少、升遷太慢、工作乏味,或其他種種理由。如果,你可以轉換心態,用一個積極樂觀的角度來看待所從事的工作。
比如說:老闆很討厭,你就要想:「這樣的老闆,正好可以激勵我,加速我的成長。」工作乏味一成不變,你就要感恩:「我很高興得到一份很穩定的工作。」依此類推,我的信念是,一旦態度改變了,習慣跟著轉變;習慣改變了,行為跟著轉變,行為改變了,你的表現自然會得到不一樣的評價。 三、關於「職位」的看法:是否每一個職位上的人都能位位出冠軍? 嚴長壽 在工作中展現高度熱忱,創造自己的價值 除了來自主管、來自環境給予的鼓勵以外,我認為最重要的,莫過於個人自發的能力,創造出「自我激勵」的效果。
我舉一個例子。曾有一位鮑承愈將軍,曾經擔任特種部隊的總隊長,升格為將軍之後,麾下兵員之多難以計數,好不威風,可是,一到六十歲高齡,他也被迫要退休了,於是他來找我謀求一份工作。沒有想到,這位鮑將軍來了以後,竟然成為我們公司裡非常重要的幹部!首先,他非常認真學英文,每一次主管會議時,他自己準備資料寫好小抄,還當場對著與會的中外同仁,一字一句清晰的唸出來;其次,按當時的編制,安全室只是十幾人的小單位,但是,他非常認真的把這件差事當成大事情來做,他讓安全室定期的與客房部、餐飲部、人事室做簡報……除此之外,每一年、每一季,他也提出報告,讓全體同仁瞭解安全室的作業。真是很認真的做好這件工作。鮑將軍在「亞都」工作了十年,直到他七十一歲了,我們才不得不勉強讓他退休。
蘇國垚總經理這一本書《位位出冠軍》寫的不是自己的故事。人說:「行行出狀元」,他更希望大家不要欽羨那些光鮮豔麗站在高峰的人士,而是每一個人堅守自己崗位、安分守己的,哪怕只是個門房、警衛或服務員的職位,都能夠做出最好的表現,這就是我們社會最值得、最希望鼓勵的人才。 蘇國垚: 做到最好就是冠軍 沒有「位位出冠軍」就不可能「行行出狀元」,這是一個必然順序,以下我以自己的例子說明這個觀念。
七、八年前,有一次我到揚昇高爾夫球場支援協助開幕事宜。當時,為了慶祝隆重的開幕,特別舉辦一場「女子世界盃高爾夫球賽」,找來英國知名的IMG專業體育節目電視轉播公司來參加,世人熟知的年度「溫布敦網球賽」就是IMG轉播的。我的工作重點就是妥善安頓這團國際人士在台灣的生活,我安排大約一百間房在圓山飯店,除了每天接送,還要幫他們安排賽程,這工作幾乎就是「校長兼撞鐘」什麼都做,舉凡團員的食、衣、住、行、翻譯、賽會的司儀、衛星轉播等等,都少不了我一份。雖然諸事纏身,但我事事都做到最好,連IMG的Director都禁不住說:「Patrick,無論何事你都做得很好,實在了不起!」活動結束後,他們送我一座非常昂貴的水晶獎盃,感謝我的協助。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石頭做的紙---關心地球


自從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上映以來,在人類文明的世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原本人們認為無論在怎樣取用的資源,都不會有衰竭的一天,這各迷思已經

徹底被打破,現今環保是人們關心的主題,如何節約能源以及開發替代性能源

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議題।


這網站上面有非凡新聞去訪問這家廠商是如何製造石頭紙的影片,

約五分鐘長,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http://blog.pixnet.net/sycing/post/17784092
這東西很酷,不過還是有應用限制,例如怕高溫,只能使用在噴墨印表機,不能影印和過雷射。您看過石頭做的紙嗎!防水堅固不易燃燒,最重要的是不用砍樹造紙,非常環保。用石頭做成的紙,外觀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寫上字,丟進水裡,它神奇的防水特性出現了,浸在水中十分鐘的紙拿起來,用手抹,字不但不會暈開,把水擦乾,照樣寫字。  跟一般的紙放進水裡,比一比,一般紙不但字糊掉紙破掉,也很難寫字上去,另一個實驗,更讓人開眼界,同時燃燒石頭紙和一般的紙,明顯看到一般紙一下子就燒完了,但是右邊的石頭紙的火卻慢慢變小,最後熄滅。  石頭紙燒完,剩下地上的石頭粉,就是它的原料,石頭紙是把石頭磨成粉加上15%的聚乙烯和5%膠合劑做成的,可貴的是,它不用再砍樹造紙,相當環保。  石頭造紙技術是台灣人發明,已經在世界多國申請專利,現在應用在筆記本,紙袋,餐盒許多用途,環保革命的時代裡,這項新技術漸漸受到矚目。

絕對音感


絕對音感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把愛找回來,事敘述一個擁有絕對音感的孩子,找尋他失聯的父母的故事,對劇中提及的絕對音感相當有興趣,便去找了一些想關資料蔡振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二、完美的音感?所謂的絕對音感,是指能夠在沒有基準音的提示之下,正確聽出鋼琴上隨意出現的音。辨音的正確率達到70%以上,始可視為具有絕對音感(Miyazaki 1988)。對於只能辨識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音高關係的大部分人而言(這種能力稱為相對音感;relative pitch),絕對音感似乎是種神奇的現象,所以有人也稱它是完美的音感(perfect pitch)。絕對音感真的完美嗎?根據歷史學者的研究,許多作曲家是沒有絕對音感的,例如華格納、拉威爾、柴可夫斯基、史特拉汶斯基......等,他們的樂曲並不比具絕對音感的音樂家遜色,後者如莫札特、孟德爾頌、史克里亞賓、梅湘......等(Slonimsky 1988)。筆者認為,聽音方式的不同導致對音的想法不同,可能會反映在其樂曲風格上面,但與藝術成就的高下無關。絕對音感雖然罕見,但它不應與音樂才能劃上等號。研究顯示,有許多自閉症患者在沒有接受音樂訓練的情形下發展出絕對音感(Miller 1999),然而他們卻未必精通音樂。一位自閉症患者就坦言,她天生擁有絕對音感,但音樂卻無法激起她情感上的反應。

關於絶對音感的負面影響,近十年來逐漸吸引了學者的注意。心理學家宮崎謙一(Miyazaki Ken’ichi)從1993 年之後所發表的幾篇論文,皆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實驗來闡述絶對音感的壞處。他證明了:(1)具絶對音感者在首調唱名、音程的指認有障礙(Miyazaki1993, 1995),(2)具絶對音感者在「再認」(recognize)移調後的曲調時,表現得比不具絶對音感的人差(Miyazaki and Rakowski 2002; Miyazaki, in press)。在一般人的眼中,絕對音感似乎是一種特異功能,因此格外令人羨慕。
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人皆具備的能力反而更值得研究。在做過一番科學檢視之後常常可以發現,這些看似平凡的能力,其實都是生物演化的奇蹟,它們可能比所謂的特異功能更令人驚嘆。筆者認為,我們習以為常、時時漠視的相對音感,正屬於這種情形。從機械論的觀點來看,相對音感其實是比絕對音感更高階、更複雜的處理。我們很容易製造出一部能夠顯示絕對音高的機器(如市售的調音器),但若要寫個程式讓電腦能在聽到音樂之後顯示每個音的首調唱名,卻變得十分困難,因為要教電腦判斷旋律中的哪一個音是首調的Do,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動物行為學家也發現,許多動物的聽音方式較接近絕對音感而非相對音感;將動物習得的旋律移調之後,牠們就認不得了。3從這個觀點來看,人類在聽音樂時傾向於聽相對音高而非絕對音高,可能反映著一種較為高階的抽象能力,這是其他動物所缺乏的。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口碑傳遞的演變會影響消費者購物行為模式

導論
讓我們來回想一下,我們平時購物購買新商品的經驗。

例:走進了7-11,晃了一圈,隨手拿起一瓶一直以來,不知道要喝什麼的時候就會拿的飲料,要去櫃檯付帳的時候,眼神一晃,看見的一個新商品,沒多留意,回家後,電視上廣告強力放送:不只姐妳身體的渴,更滿足你心裡的渴望!深植入心,覺得一定要試試!隔天在度光臨7-11時,想起了昨天的廣告,不再購買相同的商品,決定給新商品一個機會,購買後發現自己當下的決定是對的,不僅深的的渴被解決了,心裡的欲望也一股腦的煙消雲散了!然後廣為傳播給親朋好友,大家一起購買後,在夕陽餘暉下,面對著太陽大口暢飲,然後大喊:這真是太好喝了!以後喝不到了怎麼辦!!(以上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一.A.I.D.E.S
這是最早的一個理論,口碑影響消費者決定的模式AIDES

一. A:Attention:引起注意 : 引起觀眾深刻的印象.
二. I:Interest:引起興趣 : 將應注意的內容表達出來,簡要加以具體說明.
三. D:Desier:喚起慾望 : 奠定消費者信仰,引發他採取行動的決心及慾望.
四. M:Memony:永使記憶 : 使人一望便知,立刻判明.
五. A:Action:採取行動 : 具備以上四點後,最後即是促使觀眾採取行動,猶如具有「命令 的暗示」.
一般所謂的消費行為模式,以1920年代經濟學者霍爾(Ronald Hall)所提出的AIDMA模式最為有 名,主要用來呈現生活者被動接受消費刺激後,所採取的系列行為反應,包括注意(Attention)商品/服務、產生興趣(Interest)、產生慾望(Desire)、形成記憶(Memory)、 採取購買行動(Action),而為方便記憶,取其個別英文字首第一個字母成為模式名稱。

二.A.I.S.A.S

電腦的發明,網路的普及與應用,消費者意識的抬頭,老舊陳腐的A.I.D.M.S已不足以解是現今所有的消費者行為,消費者不再無條件傻傻的接受廠商所提供的一切產品,消費者演化成為依照自己所需求條件,去找尋商品!也因為網路及銷售通路的型態改變,使得購物越來越簡單甚至可以不必
出門就可以消費任何你想要的物品。於是,2004年,日本電通公司關西本部的互動媒體傳播局,提出AISAS模式。



一. A:Attention:引起注意 : 引起觀眾深刻的印象.
二. I:Interest:引起興趣 : 將應注意的內容表達出來,簡要加以具體說明.
三. S:Search:搜尋相關 : 拜網路知識普及,消費者可以輕易的得到相關知識.
四. A:Action:採取行動 : 搜尋到符合需求的商品後,立刻採取行動!與之前A.I.D.M.S
最大的不同處是,消費者不是完全聽從生產者的主導,而是以
自己的想法去購買商品。
五. S:Share: 與之分享 : 這也是拜網路普及之賜,所新產生的模式,消費者無論使用到
滿意的商品或者是失望的商品,都會與親友會上網分享,這是
早在1920年不可能發生的模式。
基本上,AISAS與AIDMA兩個模式間最大的差異,在於AISAS模式在購買行動前後,分別加上搜尋與分享兩個生活者的自發行為。而搜尋與分享兩個S的出現,主要拜網路之賜,特別是數位寬頻網路普及的數年間,主動消費者變隨即出現。

三.A.I.D.E.E.S

一. A:Attention:引起注意 : 引起觀眾深刻的印象.
二. I:Interest:引起興趣 : 將應注意的內容表達出來,簡要加以具體說明.
三. D:Desier:喚起慾望 : 是A.I.D.M.S的延伸,網路至此已相當普及,上網搜尋商品已經
是稀鬆平常的事,不需提出討論,回到原始的觀點,商品引發消
費者的慾望,於是展開的購買模式。
四. E:Experience: 樂在其中 : 現今的消費意識抬頭,做為一個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事情
不是購買它,而是買以後的使用上有沒有享受到,此商品是
否值得購買。
五. E:Enthusiasm: 為之瘋狂 :千萬不要輕忽一個人情緒反應,通常一個評論的成敗,大多數
情緒的直接反映,這樣說好像很抽象,舉個例子:假如說,我
的商品得在今天寄出,於是我叫了黑貓宅急便來收貨,但是
距離我叫他來時已經距離三個小時,還不見蹤影,眼看就快5
點了(5點前收件,明天才會在早上到達)!於是我又急又氣下
,開始質疑黑貓宅急便的效率,甚至會到處和朋友說。

六. S:Share: 與之分享 : 與A.I.S.A.S相同,這也是網路普及下的成果。

所謂AIDEES是在CGM(Consumer Generated Media)環境下,口碑影響消費者行為的6個階段,而這個理論是在2007年由前東京大學教授、現任丸之內品牌討論會代表的經濟學者:片平秀貴先生所提出獨創的.適用寬頻時代的行銷模式AIDEES。。
他認為:AIDMA的最後一個行為模式是A(action),這是以銷售面的觀點視之,「請買這樣商品」,只是以偏頗在銷售端的一方來考量,而A.I.D.E.E.S,關心的最後行為不是ACTION(購買),而是E(experience),做為一個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購買它,而是買了以後的使用上有沒有享受到,此商品是否值得購買。A.I.D.M.S最終是以有沒有購買商品(action)作為終點。顧客的使用心得(所謂的售後服務)完全不加以關心,如果這樣商品在市面上的反應不好,再投入新商品的開發便是。所以消費,並不是行銷的結束,而是另一個行銷循環的開始。Experience之後的行為模式為Enthusiasm,直接翻譯是熱衷。Enthusiasm的結果所引起的情緒反應, 這是必要研究的。尤其是在網路資訊如此普及的今天, 購買此商品之後,是讓消費者感到熱衷或者是失望,將會在一瞬間經由一個消費者傳達至另一個消費者,其速度之快,是無法想像的!所以A.I.D.E.E.S最後一個為S(share),就是以上述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而來。
A.I.D.E.E.S中的Attention、Interest、Desire與A.I.D.M.A前面三個行為模式是相同的, 經過Experience、Enthusiasm兩階段後,再來是回到了SHARE這個理論
口碑影響消費者行為的6個階段,其中C.G.M的環境泛指消費者互相傳遞資訊的媒體,諸如BLOG、BBS..等。我們認為第一個「E,享受」會是傳遞口碑的契機,因為我們假設消費者中的意見領袖必須要先發生體驗,才會有傳遞口碑的動機?但只對了一半!因為「享受」並不是唯一開始口碑傳遞的途徑,甚至早在「A,注意」引起的同時,消費者就可以開始藉由C.G.M傳遞具有影響力的品牌或商品口碑,雖然發現了這個事實,但是整個口碑傳遞的高峰,我們還是確定是在末端的「S,分享」,而從「A」到「S」這段歷程,消費者已經累積了相當大的「說服」力道。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達文西密碼










達文西密碼是一部暢銷熱門的小說,其原因不只是因為內容精彩萬分,而且還充滿爭議!後來由朗霍華導演改拍成電影,欣賞過這部作品的群眾有增加的趨勢。

達文西密碼,先撇開他充滿稱爭議性的議題不談,它仍舊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事件的內容是從一件謀殺案開始,然後牽扯出了一連串有關歷史故事、宗教信仰及神學觀點、藝術賞析、甚至地理和建築結構、懸疑推理、探索解謎、女性主義.......等,不能完全的歸類為任何一種小說的類型,完全滿足任何一種類型的顧客,且符合後現代派多元拼貼的類型。




達文西密碼是一部後現代的作品,它包含了許多後現代的特質,包括:

1. 折衷性(兼容並蓄):
後現代主義的其中一個議題,便是兼容並蓄,與現代主義的唯我獨尊煮一大相逕庭。
以劇中的主角—羅勃蘭登來看,最為明顯。他是當代有名的符號學家,羅浮宮館長死前欲將這個有關於世界存亡的秘密告知給他(或許他只是約他吃飯,但是由於館長已死,死無對證,且劇情是順延著發展,所以我以此認定),如果託付錯人,可能將引起的不只是如十字軍東征般的”小”規模戰爭,羅柏蘭登在此部作品中,一直都是保持著一個中立的角度去看待所謂的宗教、信仰和歷史。他不因為得知了耶穌有戀人和後代這件事,去加以評論或去質疑宗教或神權.....等等。
索尼耶赫想與他討論這件事情時,是不是就看上他的客觀這一點呢?
而且我認為,羅柏蘭登代表的是本劇的眼睛,他看到的東西,他的諸多想法,我認為作者想要傳達的意念。

2. 新技術與舊風格的結合:
達文西密碼中出現的主要的著名建築物,包括現代感十足的玻璃金字塔羅浮宮與14世紀完成的羅斯林禮拜堂,乍看之下根本沒有相關,卻在此故事中同樣埋著一個天大的秘密,就是傳說中的聖杯-----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的妻子。這是完全的舊與新的融合。
3. 一系列的崩潰:那些偉大的神話、信仰、意識形態的崩潰,超級理論的崩潰、理性的崩潰,在故事中,耶穌是一個有妻子,且為他生下了子嗣, 這跟一直以來,歷史和教會要我們去相信他是神的耶穌,居然和一個凡人沒兩樣,完全不是教會所說的,他愛每一個人,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不,他有自己的子嗣,人都會偏愛自己的子嗣,這種信仰的崩毀,也許引起的是人的不信任,人們會質疑自己以來一直堅信的信仰,不過是一場謊言,人生還有什麼是可以去相信的?天堂是存在的嗎?做好事會上天堂?不,也許是假的!那我何必壓抑自己的慾望,隨心所欲不是很好?信仰的崩毀,造成一連串的崩毀
!也許也是人類世界的崩毀。
4. 強調差異化的價值:反對啟蒙文化企圖把自己的價值普遍化。劇中的李伊爵士想利用羅柏蘭登找出真相,然後把真相公諸於世,想讓抹大拉瑪利亞,可以真正受世人崇拜!但這只是他個人的觀點罷了,也許是人並不想得知所謂的真相,因為那不過只是一個被戳破的美夢(耶穌有子嗣,所以他有凡人的世俗慾望,他是神不過是個謊言)。一個所謂的事實,或許換來世界的毀滅也說不定?

5. 重視婦女的力量:後現代主義關心的議題,其中一個是女性主義。從早期的獵殺魔女行動----其實是狩獵有獨立思想的女性,其中受害者包括聖女貞德。早期的男性不希望女性太有自己的意識,女人只要在家裡洗衣、煮飯、帶孩子就好,國家大事是我們男人的事!但到了今天,雖然還是有些男女不公平的地方,但是今天的女性,不只可以關心國家大事,甚至還可以選總統!徹底脫掉女人只要待在家的包袱。達文西密碼本劇中,極推崇女性主義,不僅僅所謂的聖物---聖杯,是一位叫瑪利亞的女性,而且耶穌也不是把他的王國交給他的門徒彼得,而是瑪利亞,而且劇中的耶穌子嗣,也是一位女性---蘇菲,充滿智慧的堅強女性;與2000年的祖先----瑪利亞有相同特質,在那個時代,成為耶穌的妻子,而且是一個做過妓女的女人,一定飽受輿論的摧殘,如果不是一位堅強充滿智慧的女性,應該無法繼承耶穌所謂的王國,成為盤石吧?


達文西密碼,我早在幾年前看過,無論是書或電影,當年的我太執著於與原作的精彩度差異太多,直覺的歸類這是一部不好看的電影,過了幾年後,在以後現代的角度來切入,來欣賞這部電影,無論是拍攝的取鏡手法,劇中的時間先後交錯,羅柏與蘇菲兩人走在往拉薩車站街道上,談論著從前錫安會的往事,後方的接到布景和人們現代和歷史互相穿梭,在電影的表現手法算是獨樹一格。尤其利用耶穌與12門徒最後晚餐這幅畫的兩人疊視手法產生的縫隙,編織出耶穌與抹大拉瑪利亞的關係,也是利用了相當諧擬又諷刺的手法!我本身是信天主教,但我沒有其他較衛道的人士認為這是對神的大不敬的觀點,我認為耶穌是神,他愛每一個人,但為何不能愛他的妻子?他愛他的妻子,就代表他不愛世人了嗎?這並不是是非題,答案不是對便是錯?我們又如呵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不是別人想要我們知道的歷史?而非真正的歷史?也許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歷史,只是一個選擇,眾多姐事的其中一個,就看你願意相信什麼?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消費者行為模式

傳播環境的變化催生了AISAS®模式從傳統時代到網路時代,網際網路(WEB)與移動應用(Mobile)得到了爆發性的普及。我們知道,在中國,截至06年7月,網際網路使用人數已達到1.23億,手機的應用則更為普及。從應用的絕對人口數和接觸時長來說,這些後起之秀達到甚至超越了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如果說第一代網際網路同電視、報紙一樣承擔了資訊發布者的角色,網路搜索引擎則提供了與傳統媒介完全不同的、主動、精準獲取資訊的可能性。緊接著,Web2.0帶來了傳統媒體無可取代的全新傳播理念 以生活者為主體的傳播 消費者不僅可以通過網路主動獲取資訊,還可以作為發布資訊的主體,與更多的消費者分享資訊。由於將生活者也吸引進來的網路工具(如Blog/Wiki/BBS)的崛起,生活者的行為模式和媒體市場也隨之變化。個人Blog通過像“Google AdSense”這樣的廣告定向發布與利益共享機制,不斷提高其作為廣告媒體的功能,而且各種搜索網站的精度也在不斷的得到改進,從而,媒體市場由之前的扁平式發展,逐漸呈現深度、精準發展的趨勢。針對這種趨勢,電通提出的CGM(Consumer Generated Media)消費者發布型媒體概念:以Blog、Wiki、BBS、SNS等為主要形式的個人媒體,不僅停留在個人資訊發布和群體資訊共享,還涉及到將新聞和企業資訊(也包括廣告)進行比較討論等各種各樣的傳播形式;資訊發布由從前的B2C 由商家向消費者發布的模式,轉化為“B2C2C” 由商家向消費者發布之後,消費者向消費者發布與共享的模式。AISAS®模式適應生活者(消費者)的變化生活者的變化首先表現在媒體接觸時間的變化。網際網路與移動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娛樂、學習的方式,在消費者的生活時鐘裡,除了看電視、看報紙、行車、逛街、差旅等等傳統行為,收郵件、搜索資訊、上論壇、寫Blog、收發短信/彩信、在線交易等藉由網際網路與手機創造的生活方式,亦已成為消費者的生活環節。其次表現在消費者主動性消費的增加。由於網際網路為消費者主動獲取資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收集商品/服務的資訊作為依據,再決定其購買行為,進行較之以前更為理性的消費。CNNIC歷次調查數據顯示,對商品/服務等的資訊檢索始終是網民對網際網路的主要用途之一。網際網路還引起了消費者心理的改變,“不願失敗”的消費心理有了更充分的資訊依據。在傳統時代,營銷的手段萬變不離其宗,是刺激需求的手段,消費者亦在種種商品資訊與營銷宣傳中混沌迷糊地進行著購買決策。在網路時代,行業頻道、行業垂直網站、專業評論網站、專業博客的出現,使消費者有機會從多種渠道獲得詳盡的專業資訊,從而確保其儘可能進行“正確的”購買決策。傳播環境與消費者是營銷過程中的一體兩面。依據電通的接觸點管理理論(Contact Point Management™),生活者(消費者)因使用網際網路及手機而產生的生活接觸點,都將成為整合營銷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傳播媒介。從AIDMAAISAS®,重構消費者行為模式由於傳播環境與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者的購買探討過程也隨之變化。營銷者需要重新考慮這樣的問題,在消費者的購買探討過程中,商品認知階段,消費者的資訊來源是什麼?適合的媒體是什麼?理解商品和比較探討的階段,消費者的資訊來源是什麼?適合的媒體是什麼?購買商品的階段,消費者的資訊來源是什麼?適合的媒體是什麼?根據電通公司的調查數據,在商品認知階段,消費者的資訊來源以電視、報紙、雜誌、戶外、網際網路等媒體廣告為主;在理解商品及比較探討和決定購買的階段,除了親臨店頭之外,網際網路及口碑相傳是其主要資訊來源與決策依據。基於以上一系列的研究與探討,電通公司對作為營銷基礎的消費者行為模式進行了重構。傳統的AIDMA模式(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興趣 Desire 慾望 Memory 記憶 Action 行動),消費者由注意商品,產生興趣,產生購買願望,留下記憶,做出購買行動,整個過程都可以由傳統營銷手段所左右。基於網路時代市場特徵而重構的AISAS(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興趣 Search 搜索 Action 行動 Share 分享) 模式,則將消費者在注意商品並產生興趣之後的資訊蒐集(Search),以及產生購買行動之後的資訊分享(Share),作為兩個重要環節來考量,這兩個環節都離不開消費者對網際網路(包括無線網際網路)的應用。從AISAS®到Contact Point Management™,跨媒體全傳播體系的進化新的消費者行為模式(AISAS)決定了新的消費者接觸點(Contact Point)。依據電通的Contact Point Management™(接觸點管理),媒體將不再限於固定的形式,不同的媒體類型不再各自為政,對於媒體形式、投放時間、投放方法的考量,首先源於對消費者與產品或品牌的可行接觸點的識別,在所有的接觸點上與消費者進行資訊溝通。同時,在這個資訊溝通圓周的中央,詳細解釋產品特徵的消費者網站,成為在各個接觸點上與消費者進行資訊溝通的深層歸宿。消費者網站不僅提供詳細資訊,使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更深入並影響其購買決策;對消費者之間的人際傳播也提供了便利;同時,營銷者通過對網站訪問者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營銷計劃。由於網際網路無可替代的的資訊整合與人際傳播功能,所有的資訊將在網際網路聚合,以產生成倍的的傳播效果,以網路為聚合中心的跨媒體全傳播體系隨之誕生。總是高瞻遠矚,保持對社會與生活形態的關注,瞭望和捕捉市場的走向,思考與時俱進的營銷方法,並讓它在營銷活動中得到真正的實施,這是電通保持生命力的法則。
Posted on Friday, March 14, 2008 9:44 AM #分析與評論 #新營銷/SMM
關於消費過程的模型,電通於06年新開發的AISAS模型,顯然比傳統的AIDMA模型更貼近網際網路時代的現實,也是理解社會化媒體營銷的關鍵之一。昨天看到草根網也轉載了一篇介紹AISAS的文章,就上網查了查這方面的資料看看,有個採訪電通客戶總監尹敬業先生的視頻資料蠻有意思的。
尹敬業先生介紹在AISAS模型下,消費者依賴網路獲取產品服務資訊,並在消費後把他們的消費體驗通過網際網路與他人分享,又形成了別人獲取消費資訊、進行消費決策的來源和依據,如此循環往復。接著他談起企業可以利用這樣的一個契機,通過“noline廣告”在消費者中創造和傳播口碑,並舉了個例子 - 某碳酸飲料公司為了推廣其低熱量的新品(熱量減少一半,口味不變),將東京電視塔的夜燈關閉了一半,引起公眾和媒體的好奇,議論紛紛,藉此得知並傳播了這個碳酸飲料新品的資訊。咋一看,上述例子中人們所關注和傳播的資訊與產品服務沒有直接的關聯,引起傳播的原因也並非源自產品服務本身,與我所理解的“口碑營銷”有所不同,覺得用“話題營銷”來形容更為恰當。不過聯想到很多營銷業者,特別是一些成熟品牌,喜歡用製造話題的方式來形成消費者之間的口耳相傳,達到宣傳產品和提升品牌的效果,於是回頭將“口碑營銷”的外延重新思考,結果如下:口碑營銷的三個層面
產品口碑:基於對產品品質和使用感受而形成的口碑
消費口碑:基於對消費體驗,包括購買過程、售後服務等所形成的口碑
品牌口碑:基於對品牌相關活動、事件、廣告等所形成的口碑
在上述三個層面的口碑中,口碑營銷的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只有對產品的認可(或不認可)才是口碑的真正來源。而現實表明,消費體驗,特別是消費過程中的服務,是形成口碑的重要原因,很多企業遭遇負面口碑的打擊,跟頭不是栽在產品質量上,而是栽倒在惡劣的售後服務惹惱了消費者。當然,產品口碑是消費口碑的基礎,很難想像一個產品質量低下或不穩定的產品,能僅僅依靠良好的服務,形成交口稱讚的口碑傳播。至於品牌口碑,則是在優質產品和良好消費體驗的基礎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沉澱而形成的一種對某品牌的認可。這樣說來,上述的例子可以勉強說服我是一則“口碑營銷”。對於企業的啟發,或許是除了提高產品品質,改進消費體驗外,也可以經由廣告、公關的創造性工作,通過塑造品牌來創造口耳相傳的話題。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視覺文化時代

說視覺文化的時代已經來臨。丹尼爾·貝爾認為:「目前居統治地位的是視覺觀念。聲音和景象,尤其是後者組織了美學、統率了觀眾。在一個大眾社會裡,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被光怪陸離的形象的海洋淹沒了。在家裡他看電視,看到的是形象;出門去他坐車,公交車車體廣告是形象;他逛商店,櫥窗設計也是形象;他舒展一下視力向遠處望,觸目所及全是形象。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他用語言思考,他用語言交流,但他得到的信息80%以上來自形象。而現代都市正在縱容他的這種視覺依賴性。他彷彿回到了混沌未開的時代,越來越靠一雙眼睛獲取信息。只要給他形象,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代文化中的人他就會如魚得水。用語言思考的環節正在被忽略。

這恰好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言、象關係的經典論述相吻合:「言者所以明象,得像而忘言」。這也許能夠說明,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當代中國何以能夠亦步亦趨地追隨「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的潮流:中國歷史上本來就不像西方那樣確立過高揚理性的「語言的中心地位」,所以即使沒有經歷西方那樣完備發展的「掃蕩文化遺產的傳統價值」的「機械複製時代」,中國同樣可以沐浴著全球化浪潮中的歐風美雨,欣然接受這個當代文化向視覺文化轉變的事實。

廣告無疑是一種站在時代的風頭浪尖上的文化現象。它當然不可能逃脫當代文化整體走向的制約。而作為一種推銷手段,它又必須製造「艷俗」形象以滿足視覺快感,從而迎合受眾急劇膨脹的「消費主義意識形態」。如此這般,廣告大師如奧格威們曾經反覆強調的文案的重要性就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削弱。就大多數電視廣告而言,假如你按下遙控器的靜音鈕,你一樣可以看明白它們想要販賣的是什麼。就平面廣告來說,語言也一樣受到了形象的巨大的挑戰。

視覺文化時代的特點不僅體現在形象的「霸權」,更重要的是形象的大批量複製和無孔不入的滲透性正在導致現實與形象之間的區別的消失。在這個意義上,形象的生產實際上也是在塑造著現實。這就導致了現實在「虛擬性和可模型化的意義上的」審美化傾向。現實的審美化造就了德國哲學家威爾什所謂的「審美人」。英國社會學家費爾斯通通過對「審美人」的社會學分析發現,這些人的職業活動「與公共領域和公共形象有關」。

廣告人正是從事「象徵符號生產」職業的一類審美人。

廣告人一方面具有審美化現實所塑造的審美人的普遍角色特徵,「他們是敏感的、快樂的、有教養的、尤其是趣味精緻的」;另一方面由於職業關係他們也積極向社會提供著用形象說話的「象徵商品」,亦即廣告作品。從總體上看,廣告作品中的形象最初是符合受眾使用形象的文化邏輯的。但如前所述,形象的霸權性格使它最終建立起自己的發展邏輯。而且是一個相當強硬、不可違背的邏輯。

於是對於廣告人來說,這種製造形象的工作就絕非輕鬆愉快了。在這個視覺文化時代,大眾對視覺快感的期待已經被大大提高了,而且還在繼續提高。廣告人試圖使形象負載較多的含義,受眾需要的卻是擁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形象本身。因此為了更有效地推銷商品、服務或是觀念,廣告就不能停留在平均水平的審美趣味上,而是必須提供超常的視覺刺激。在這種超常刺激之下,受眾對視覺快感的期待又會相應地進一步提高。於是再加大刺激……

這樣一個互動過程的建立對廣告來說不能算是個好消息。一方面受到嬌縱的受眾會越來越偏向於感性和慾望,無饜足地要求視覺形象的強度和衝擊力而忽略形象所承載的意義;另一方面,為了加大刺激,創意依恃著越來越先進的媒介技術手段不斷地作出位之思、不斷地違背形象自身的邏輯,終於導致「傳統的形象及其相關規則的失效」,最終結果是受眾「想像力和理解力的混亂」。

第七屆全廣展參賽作品,麥肯·光明廣告有限公司的自我形象系列平面廣告《創意沒有不方便的日子》可以給上述討論提供很好的例證。這組廣告共五幅。畫面背景色分別是鮮明的紅、藍、黃、綠、紫。畫面正中一律是一個白色的婦女個人用品衛生巾,上面分別用豎排的細小紅字寫著:「就怕你不來」、「再多也不怕」、「不怕你亂來」、「來了漏不掉」、「早晚等你來」。




參考資料

http://www.artbei.com/idea/0419564935.html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觀後感


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觀後感
日本名導小津生於1903年,距離我們現代已經有一個世紀之久,照理說,他所拍攝的電影,若是以當時的流行元素作為主軸的話,現在或許已不復存在。但是經典之所以會成為經典的理由,當然與時間的流逝不成正比,說不定還會像酒一樣,越陳越香也說不一定。
東京物語是我第一次觀賞,這部距離我的年代已有半世紀的電影。劇情主要描述一對老夫婦到了離家後的子女所居住的東京,所作的探訪,從一開始子女的熱切歡迎,到後來的晚娘面孔,巴不得老爸爸和老媽媽快點回到鄉下去中間的心理變化及描述,沒想到這場探訪之旅的收尾,竟是老媽媽的後一場旅程。
小津導演背後是歸類為現代主義的表現者,主要是因為他的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內心幽暗面,以及在俗世紅塵中的不可違逆的法則,叫人深深的嘆息…….等,在一般的古典強調大圓滿結局的文學中不太可能會出現的劇情,才被歸為此類的吧?
小津導所處的時代背景是終戰後的日本,百業凋敝,具廢不興,國家面臨破產,人民因為戰爭的關係,有些失去了親人,有些失去了居所,日本是一個有著極大悲傷的國家!在那個人民已經厭倦的戰爭,只想好好的重建家園,撫平心中的哀痛的時代背景,小津導多半想表現的是,大時代的小人物的生活,並不是什麼大時代的英雄事蹟,所以更能打動當時的日本人,應為根本就是他們生活的寫照。且鏡頭總是放在離地一米的地方,剛好是演員坐在榻榻米上的高度¸就好像鏡頭取代觀眾的眼睛,代替我們看近這世間的冷暖。這種取鏡的方式,開拓了後代的導演們效尤,我還記的多年前我看了蔡導的”不散”,一個女演員拿著掃把¸從鏡頭外掃進了鏡頭內,再從鏡頭內掃出了鏡,當時覺得這種取鏡的手法相當新奇,直到我看了東京物語後¸才知道蔡導是向小津導致敬。
再來聊聊東京物語這部劇,老夫婦養了五名兒女(其中一名戰死),只有小女兒雲英未嫁,尚住在家中,其中長成的的都有自己的家庭,且都多在大都市發展¸電影中多次出現的煙囪¸強調正在發展中的都市,工業的侵入¸機器取代人工,工廠的生產加倍,經濟更加繁榮,但相對的人與人之間去更加疏離淡漠,反觀現代亦然,父母親忙著公司的加班,沒時間照顧子女,新台幣取代了溫暖的早餐,安親班反而成了孩子的第二個家;子女長大了忙著事業,沒時間回家探望父母,父母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時,養老院變成父母的第二個居所,如此的惡性循環下去¸我們犧牲這些換來的文明生活, 真的是我們所想要的嗎?但是,我們無法改變,因為這就是時代的趨勢走向,就像劇中媳婦說的:因為這世人之常情,就算不想,有一天我還是會變成這樣!這種情形在小津導的時候,就已經如此明顯¸在五十年後的現在¸科技更加進步¸這種現象只會遞增,而不會刪減,這就是小津導所厲害的地方,想人物的小事蹟,沒有史詩般英雄的存在,卻是我們生活中隨處有機可尋的,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最能夠讓我們感同身受!經典,之所以被稱作經典,其來有自。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我不是書蟲,我是米蟲.....







書名:吳哥之美
作者:蔣勳/著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10日

高棉的微笑, 永遠的靜靜的肅穆的俯視著全世界!
完全是因為將到吳哥窟去旅行,需要一本作為旅行參考用的旅行書¸才因緣際會下得知了這本書,當初只知道這本書是蔣勳大師所作,除此之外, 並無太多感觸,而且這本書其實做為旅遊書來說,並不實用.因為它沒有對旅遊規劃等事項¸多作說明,於是這本書被我淘汰了!到了柬埔寨以後,盜版猖獗的王國¸每一個書攤上,除了旅遊聖經lonely plant之外,繁體中文書只有蔣大師的”吳哥之美”了,我很好奇¸一本書,而且不完全算的上是旅遊書,為何在另一個國度中如此的屹立不搖?我對這本書的好奇心提高200個百分比,同行的友人買了這本書¸旅途中我們互相交換書閱讀,我竟被這一本我曾經淘汰的書中的文字深深感動,回台灣便二話不說買了這本書,仔細拜讀後,才又再發現到,它不僅僅只是蔣勳大師由吳哥的旅行紀事,更包含了他特有的觀點,無論是他的美學觀也好¸悲天憫人的價值觀也罷,都可以在書中被深深的挖掘出來!徐大詩人志摩曾經說過:數大便是美!吳哥的美是有目共睹的,以一般人的價值觀來看,他是美的,他是一個雄偉建築的美,是一種攝人靈魂的美! 蔣勳大師書中的文字用的很美,非常的貼切,每一段文字.無一不能夠讓你感受的到那種美麗!我是親身經歷過那美麗!但我眼睛之所見,竟不如他所描述的千分一!足以見他用字功力之深,以夏是我拜讀他的大作後,被其中的三個觀點,所深深打動,願與之分享!!
1. 在戰亂的年代,飢餓的年代,在血流成河,人比野獸更更殘酷的殺戮著彼此的時代,巴揚寺的佛像,他一直靜穆的微笑著!他的微笑,是因為他看見了什麼?領悟了什麼嗎?或者,他的微笑,是因為他什麼都不看,什麼也不想領悟??


人們一直以為自己是偉大的,當人類的科技與文明發展到極致的時候,便是一個墮落的開始!人們以為自己可以做到人定勝天的力量的時候,就會質疑神的存在!!結果,時代的洪流只是不停的向前推進,人類依舊是人類;並沒有變成神!甚至還降格的像野獸一樣,相互撕咬迫害,換來的只是一段又一段沉痛的歷史教訓!但是,人類因此學乖了?不,並沒有,就像在迷津裡的老鼠,一邊在歷史的悲劇中沉痛反省,一邊卻又不停的重覆歷史…………..人終究不能成為神,因為人逃不出這個輪迴,人不能超脫!
柬埔寨是個本國貨幣與美金通用的國家,對我而言,不可思議!通常一個國家為了鞏固他的經濟,維持國幣不下跌¸不會允許外幣干擾市場,但是, 柬埔寨戰才剛結束不久,雖然國家已經一統,但是仍舊瀰漫著動盪不安的因子,加上國家容許官員收賄的制度,更使整國家頹脊蕭條到極點, 且敗戰爭所賜,路上滿是斷手斷腳的乞丐,拖著殘缺的身體,乞求你給他一點點的憐憫.貧窮的母親帶著啼哭不已的稚子在路上跟人兜受商品飲料,帶著渴望的眼神打量你,更透露出濃濃的羨慕!多麼令人痛心的畫面啊!令人滿心同情,多麼令人不忍!


2. 美,也許在可解與不可解間


他是以另一個反面的觀點來看吳哥,不僅僅描述古建築的壯闊散發出強烈的雄偉!而與一般的旅遊書或景點介紹書最大的不同點,乃在於蔣勳是一個慈悲的心境,融入自己對美的感受,來體會另一種悲憫的美!就連我們大眾所認為的殘缺的四肢,貧窮的演奏者, 充滿好奇眼神的居民;斷壁殘垣的古蹟।無一不是一種美!美,不光是顯露在外在的表徵.更是從內在所展露出來的氣息.心胸開闊~無一不美!


3.我的旅程真是是因為巡美而來的嗎?而美,總是走向廢墟!自己對繁華永不停止的狂熱,以及繁華過後那麼致死的荒涼和寂寞………….


這裡讓我有深刻的感觸:吳哥窟在1000多年前是一個爭霸當時的帝國,其強大旺盛無與倫比,所創造的文化,直到今日我們後世的子子孫孫依然可以遙望和幻想他們當時的生活।遠古的中國,亦有相同的局面,我們依舊可以根據史物,想像著當初秦始皇威風八面.君臨天下,或者是李後主兵臨城下,唏噓感嘆!今日的台灣,未來會有此光景嗎?假設2000年後,臺灣的文明向吳哥一樣被後人發現,我們有什麼可以被稱為"藝術"的東西遺留使後人讚嘆呢?或是我們只留下了存在的痕跡,並沒有文明?
柬埔寨真的窮困嗎?我一直在思考這一點!位於亞洲熱帶的的地方,沒有酷寒的天氣,作物一年四季不受干擾的生長,樹上也有天然可食用的果實.有世界上第二大的淡水湖,豐富的水產資源取之不竭(如果是正常的捕獲下)……也許不富有,但絕對餓不死!來自西方的高度文明國家的遊客,為了尋訪古蹟而來,光鮮亮麗的衣著;高度科技的物品,比起衣衫襤褸的當地居民來,他們如天神般降臨!大方的施捨與給予,更相對的印襯出柬埔寨的不足與貧窮!窮,真的是與生俱來的嗎?不!我認為是比較而來的!我們的侵入,是給我們自己帶來文化上的衝擊?還是帶給它們科技上的衝擊呢?的確值得我們去省思!

符號學

符號學廣義上是研究符號傳意的人文科學,當中含蓋所有涉文字元、訊號符、密碼、古文明記號、手語的科學。可是,由於含蓋的範圍過於廣濶,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學中並未得到重視,直至結構主義在二十世紀下半期興起,以《Tel Quel》雜誌為號召的哲學家,為了反對讓-保羅·薩特的存在主義,則大量引用俄羅斯在共產革命前的一系列,有關符號在文化上的再現過程的研究,故此,正式出現當今所指的符號學,要算到一九六零年代。

現代符號學另一個強大的源頭是世紀初瑞士語言學泰斗索緒爾的教學講稿 ﹣﹣ 《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將符號分成 意符 Signifier 和 意指 Signified 兩個互不從屬的部份之後,真正確立了符號學的基本理論,影響了後來李維史陀和羅蘭·巴特等法國結構主義的學者,被譽為現代符號學之父。

以文化為研究範圍的是現代符號學的特質,當中包括了


民謠學 Folklore Analysis

人類學 Anthropology

敍事學 Narratology

言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神話分析 Semiotics of Myth

藝術符號學 Semiotics of Art

另外,較為近代的應用有電影符號學 Semiotics of Cinema 、建築符號學Semiotics of Architecture ,符號學的研究應分為以下幾期:

主要學派

瑞士索緒爾符號學 (1906年)
Ferdinand de Saussure
索緒爾是瑞士開創現代語言學(linguistics)先河的語言學家,他本身並沒有作品傳世,目前有名的《普通語言學教程》是索緒爾的教學講稿,由兩位學生組合編輯而成。現代符號學(Semiology or Semiotics)的詞語語源也是索緒爾按希臘語的「符號」衍生出來的用語。索緒爾建立的符號學是作為一種對人類社會使用符號的法則進行研究的科學,有別於傳統語文學(philology)對語言的歷史演變進行歷時性(diachronic)研究,現代語言學集中處理在當下時空之中,語言內部的指涉法則,這種共時性(synchronically)的研究是索緒爾開創先河的提法,往後影響了法國的結構主義語言學、英國哲學家維根斯坦、美國衍生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等。

由於索緒爾把語言符號分成兩部份來處理,為研究文化符號或者意識型態的學者,提供了有系統的分析方法學,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間,在歐美文化批評界符號學盛極一時。到目前為止,全球學院訓練的文化批評者仍有不少使用符號學方法進行文化現象的結構分析。

索緒爾符號學的特點是
單一符號(sign)分成意符(Signifier)和意指(Signified)兩部分。意符是符號的語音形象;意指是符號的意義概念部份。由兩部份組成的一個整體,稱為符號。
意符和意指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武斷性(arbitrariness),沒有必然關連。例如英文中的 "tree" 的發聲及串字組合,因約定俗成的習慣被指涉為 "一種以木質枝桿為主體的葉本植物" 的概念。


C. S. Peirce美國哲學家皮爾斯將符號學分為三種類型加以定義,分別是:
1.圖像符號(ICON):該符號的代表事實,具有形象相似的特性,而讓人了解其所代表的事實,如:地圖 ।




人物肖像......等
2.指示符號(INDEX):該符號代表市時句存有實質的因果關係,而讓人了解所代表的事實,如指示方向的箭頭,或標是風向的的風向儀皆是








3.象徵符號(SYMBOL):數量愈多,該符號其所代表事實,存有約定俗成的通則,可以令人產生觀念上聯想,從而讓人了解其所代表的事實,如十字架代表基督, 紅色對中國人來說是吉祥,完全是約定俗成的通則使然।











Charles Monis摩里士的符號學理論:
雖然索緒爾及皮爾斯最早為現代符號學建立了理論體系,但是對於整體領域畫分研究區分的卻是皮爾斯的門徒摩里士
摩理是將符號學分為語構的.語意的和語用的三個層面
語構學:討論符號的組合方式,如同各種單字組合成為句子
語意學:討論符號的意義,以及各種表達意義的方式
語用學:討論符號的來源和使用(尤其使用者),以及符號的效果(對於去了解符號的人),摩里士的理論可以說是提爾斯理論的延伸,同時摩里士更加深了符號理論的廣度和深度,因此一般符號學的探討,多以摩里士的符號學為依據.

藝術上的應用
是藝術作品研究的一門學科分支,包括研究符號的定義和該定義的成因源頭。很多時候符號學者會研究其他不同的生物作參考估計自然世界中的符號的形成。符號學學者相信以藝術作品中不起眼的個別符號作為參考對象,可以看出作者所希望傳遞的訊息。較常見的如電影符號學,探討導演透過諸如場景擺設和入場音樂所所反映的心態。在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中,主角透過符號學分析達文西的畫作,揭露了耶穌擁有世俗血脈的議論性訊息

簡而言之,符號學(SEMIOTICS)就是研究符號、指示會意和指示會意
系統的一門科學。符號學的抽枝發芽,必須放到當代思想性喜追逐語言的
大環境來討論,千百年來,雖然語言一直是哲學上的映花照影,可一直到
近世紀才熬出一片天地,開疆闢土成為一基礎範型,成為一帖可針對心靈
、藝術、社會及泛泛而言所謂生之意義下藥的道德處方。環繞貫穿二十世
紀諸多思想大師的中心工程,從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卡思兒
(Ernst Cassirer)、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到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無非是對語言在人類生活及思想所具之關鍵樞紐角色的共同關
注。執是之故,由符號學遞嬗建構出的拱形領域研究,可說是「語言學有
話要說」這一大圖片的縮小影像,其企圖不外是想「藉由」語言學,重新
理解這十里紅塵。

各顏色所代表涵義
紅色
在許多國家和一些民族中,紅色有驅逐邪惡的功能。比如在中國古代,許多宮殿和廟宇的牆壁都是紅色的。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對應的顏色就是紅色,八卦中的離卦也象徵紅色。
由於紅色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許多警告標記都用紅色的文字或圖像來表示。例如在紅綠燈中紅色表示停止。在足球比賽中,裁判亮出紅牌代表嚴重犯規,犯規球員要立刻離場。
紅色在政治上經常用來象徵革命以及左派,共產主義國家用來表示共產主義。
在中國,紅色傳統上表示喜慶,比如在婚禮上和春節都喜歡用紅色來裝飾。
紅色表示愛的顏色;
紅色是聖誕節常用的一種顏色;
北美的股票市場,紅色表示股價的下跌;在東亞的市場,紅色表示股價上升;
自古以來,以紅色字書寫信函表示向對方嚴重侮辱,如收件人是寄件者的相識,則更帶有絕交之意,略有魔法的意味;



橙色
是荷蘭的國色,早期的荷蘭國旗為橙、白、藍三色,橙色代表了領導1568年尼德蘭獨立革命的奧倫治親王(在英語裏,「奧倫治」是orange——橙色的譯音)。在17世紀時,為了在戰鬥及航海時易於辨認及貴族對奧倫治家族的反抗情緒,方將國旗原來的橙色改為現在的紅色。但橙色在荷蘭及海外荷蘭裔人的影響卻持續至今:荷蘭國家足球隊的隊服為橙色;南非1994年以前國旗的主色為橙白藍三色,代表了荷蘭人的後裔布爾人早期在南非建立的殖民地奧蘭治自由邦及南非共和國。


黃色
中國封建朝代裡,從宋朝以後,明黃色是皇帝專用的顏色。
中國傳統葬禮使用白色和黃色。
英語中黃色和妒忌、懦怯和敗壞有關聯。美俚稱呼膽小鬼做yellow belly;恣意煽情的傳媒為yellow journalism。
國際政治團體中,黃色代表自由主義者。
中國用黃色指代色情,如黃色雜誌、黃色事業。
黃頁起源於英國的 Yellow Page,指電話簿,載有商業機構的電話,分門別類。
在中國的五行學說中,黃色是土的象徵。
黃色是黃金的顏色,因此也有財富的含義。


綠色
中世紀時綠色代表邪魔(包括龍),有時又代表愛。這些象徵意義現代已不明顯。
綠色有准許行動之意,因為交通訊號中綠色代表可行。綠色通道是其引申詞,意為快捷方便,一路暢通無阻。
綠色可以起保護色的作用,所以陸軍和野戰隊通常用綠色制服。
在美國,因為美鈔背面的顏色是綠色,綠色代表金錢、財富和資本主義。
在北美股票市場,綠色代表股價上升;在東亞部份國家股票市場則相反。
英文中Little Green Men(小綠人)代表外星人。
綠色是植物的顏色,在中國文化中有生命的含義。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軍服顏色都是以綠色為基調。
綠色亦是環保的象徵(特別是在廣告內)。

藍色
在許多國家警察的制服是藍色的。警察和救護車的燈一般是藍色的。因此藍色有時有急救的意思。
許多空軍和海軍的軍裝是藍色的。一般空軍為天藍色,海軍為深藍色。
藍領一般指工廠中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這個稱呼來自於工人一般工作時穿的藍色的工作服。與此相對的是白領,一般指辦公室中的職員,他們一般穿白襯衫。
在伊斯蘭教中,藍色是一種純潔的顏色。
歐洲的貴族往往被稱為有「藍色的血」。有人認為這個稱呼來自於他們蒼白的皮膚。
在西方藍色一般是男孩的顏色,女孩一般用粉色。男孩的衣服、玩具、幼兒車等往往是淡藍色的。有意思的是這個習慣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開始的。在此之前藍色是女孩的顏色,而粉色是男孩的顏色。因此同性戀的男人過去在西方也被稱為「藍色」的。
在英語國家中,假如在一個月中有兩次滿月的話,這個現象被稱為「藍月」。
藍色被看作是一種比較冷的顏色。
在英文中,藍色與憂鬱都是『blue』


紫色
在中國傳統裡,紫色是尊貴的顏色,如北京故宮又稱為「紫禁城」,亦有所謂「紫氣東來」。受此影響,如今日本王室仍尊崇紫色。這源於中國古代對北極星的崇拜。參見「北極星」條目。
在西方,紫色亦代表尊貴,常成為貴族所愛用的顏色,這緣於古羅馬帝國蒂爾人常用的紫色染料僅供貴族穿著,而染成衣物近似緋紅色,亦甚受當時君主所好。在拜占庭時代,來自王族嫡系的皇帝會將「紫生」(πορφυρογέννητος)一字加於自己的稱號,表明自己的正統出身,以別於靠其他手段獲得王位的君主。
紫色在基督教中代表哀傷。



桃色
桃色,色彩列表中的一系列,桃子的顏色。
桃色 (事物),與戀愛或性愛相關的事物。
電影《桃色》,由楊凡導演的一部華語電影,由章小蕙、河莉秀飾演女主角。


黑色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貶義,如:
黑色的日子,表示凄慘、悲傷、憂愁的日子,像「黑色的星期五」;
黑色在繪畫、文學作品和電影中常用來渲染死亡、恐怖的氣氛;
黑色是哀悼的顏色,人們常穿黑色衣服參加葬禮。
但有時黑色也有褒義,如:
在時裝界,黑色代表穩定、莊重的樣式;
口語中,「新黑色」代表最新時尚潮流;
在財經方面,「黑字」代表入超,證明沒有欠債。
在中國民間,有時黑色的食物被認為對身體較好,例如黑豬肉或烏骨雞比較營養、上等。
黑色還代表「秘密」、「隱蔽」和不確定的,如:
黑社會,是指地下隱蔽的犯罪組織;
「黑箱」是指一個沒有信息散發出來的系統,。
「黑金」常被用來形容來路不明的錢財,通常是來自於貪污,但在某些場合,「黑金」也會只是意指黑色的值錢事物,通常最常用來形容石油。
在古代中國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徵,代表「水」,五色之一,沒有貶褒的含義;
在德國,黑色代表保守派的黨派,如「基民盟」、「巴伐利亞基社盟」等;
在紐西蘭黑色代表國家橄欖球隊,因為他們的球衣都是黑色。
在中文口語中,黑色常意指被忽略、被排除在視線焦點之外,例如形容一個人不得上司認可為「黑掉了」。
白色
白色被用於人類學指白種人,雖然他們的膚色較淺,但也不是真正的白色,只是相對於其他膚色較深的人種而言(種族主義者通常貶稱其他人種為「有色人種」)。
白色在政治上指右派,相對於左派的紅色,起源於俄羅斯革命和芬蘭內戰期間,白軍和紅軍之間的戰鬥。
在西方白色象徵純潔,是西方和日本婚禮上新娘的禮服顏色;在中國和印度,白色是哀悼的顏色,是喪禮服裝的顏色。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白色象徵西方和五行中的金,是五色之一。
白色是和平的象徵,在戰爭中白色旗幟是投降的標誌。
白色緞帶是反對對婦女使用暴力運動的標誌,後來有些女權運動也使用,2003年在加拿大成為反對伊拉克戰爭的標誌。
「白夜」是靠近南北極地區的一種現象,在夏日最長時太陽剛下山又東升,終夜不黑。
白內障指眼的晶狀體變成渾濁的白色不透明,從而造成失明的癥狀。
台語中常以「白目」來形容一個人有眼無珠,是一種用來罵人思考事情不夠周全的常用語。以這概念進一步延伸,「網路小白」成為一種網路族群中的慣用語,意指無視於網站規範或他人權益,在網路上搗蛋的破壞者。
白色給人一種簡單的感覺,因此在中文中白話文代表一種比較接近生活口語的文體,相對於比較複雜難懂的文言文。
在肯亞的馬塞人心目中,黑色是代表陰雲密佈,雨季到來,因此象徵繁榮和生命;
在中國彝族人中,原來貴族宣稱自己和普通人不同,骨頭是黑色的,因此黑色代表高貴,黑彝是貴族,白彝是奴隸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說 I LOVE YOU的時候,請送巧克力!


1।包裝:黑色給人神秘以及高貴形象,趟近的字體更給人雍容華貴的形象
2।價錢:列於中價位,45元剛好可以買4個半77乳加巧克力,和1/8個GODIVA巧克力
3।成分।出處來源:62.5的巧克力成分, 代表我吃的每一口,糖分不會超過40%
4।口味:目前只有62।5和72।5兩種黑巧力口感, 期待發展更多口味,像是草莓口味是和熱戀情侶,香蕉皮口味適合失戀的人
5।市場:什麼年齡層的顧客較喜歡, 接受度為高
6।行銷:行銷的通路階段,如何定位??以及未來發展?
7।提升經濟:巧可力曾是貨幣代替品?
8।療效.健康方面:巧克力治失戀?無論失戀熱戀都來個巧克力吧!
9.社會文化:巧克力是奢侈品?有錢人才吃得起?去法國左岸不只喝咖啡,更要來杯巧克力?
10।巧克力的相關飲品製品:巧克力的飲料.蛋糕等.....在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
11।傳說.巧克力的起源:為什麼送巧克力是代表我愛你?送棉花糖不行嗎?
12.結論

我的名字由來傳說:

長這麼大,從沒有人叫我解釋我的名字由來, 但是突然叫我解釋起來,又突然很感謝父母, 沒給我取啥亂七八糟超難解釋的名字.........大感謝

根據威基百科來說呢!通常為一種莢狀雲1,具有明亮點或彩色邊緣,其色彩稱之為雲彩.....

傳說古代若天空出現彩雲, 是祥瑞的徵兆, 取這名字給我,大概是想藉此意思吧?

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購買商品,以及說明為何購買它的原因


購買商品:LE MINT牌62।5%巧克力
購買原因:1।商品包裝明確標示所含有巧克力成分所占量的百分比,讓我明確知道,自己吃下去的巧
巧克力, 其中有多少是糖所偽裝的
2।包裝底色採用黑色, 黑色給人神秘।高貴的感覺, 巧克力是奢侈品,並非一般民生用品,強
調它的高貴與與眾不同,才能跟一般市面上的廉價巧克力做區別

有設覺設計和沒有視覺設計的差別?

人是具有審美觀念的動物,本性就會趨向於較美觀或較為欣賞的事物.所以人的選擇才會不同,於是市面上的商品琳瑯滿目,提供各式各類的人做選擇!
一般來說,當商品是我們所沒有接觸過,或者是內容的的替代性太過相似,一般人會從商品的包裝上做決定,一項商品的包裝精美,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將會提升消費者購買的慾望.
價錢和功能相當然是其他的考量點,但是以現在人注重生活品質,我相信他們是願意多花一些錢,買自己較喜歡但不至於貴太多的商品.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CIS是什麼?





企業識別系統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以下簡稱CI或CIS)
是為了提升企業形象,增強企業識別性,增加營銷利潤,所規劃製作的標準化.規格化.組織化和系統化的整套經營理念,促銷戰略和視覺設計系統.
CIS的雛形¸最早源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德國AEG電氣公司,由彼得備倫斯所設計.

一般來說,企業識別系統CIS由三個要素(子系統)構成,即
理念識別系統(mind identity system,以下簡稱MI或MIS)MI是構成CIS發展的核心思想,是指企業的經營理念,促銷戰略,精神標語,員工座右銘等.
行為識別系統(behavior identity system,以下簡稱BI或BIS)指企業提升企業形象,強化識別能力,增加營銷利潤所做的一切活動,藉由BI船笛企業經營理念與精神文化予企業內部與社會大眾.
視覺識別系統(visual identity system,以下簡稱VI或VIS)是將企業理念以視覺化的手段,藉由圖案.符號.文字.色彩和各種造型達到企業形象力的傳達,包括基本系統.輔助系統與應用系統.

這三個要素既獨立發揮作用,又相輔相成並最後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目前,大多數的企業上不能充分實現CI系統的整體畫運用,許多企業對不同的CI要素本身的作用認識不清,在其運作方是得把握上存在著不足.

MI理念識別:1.精神標語 2.經營理念 3.企業文化 4.發展策略 5.管理原則
6.企業特性 7.企業歌曲 8.CIS手冊

BI活動識別:對外---1.市場調查 2.促銷活動 3.流通對策,服務水準
4.商品規劃,商品品質 5.銀行金融機構關係 6.公共關係
7.公益.文化性活動
對內---1.幹部教育 2.工作環境 3.員工教育 4.辦公室氣氛
5.競爭方式 6.員工福利

VI視覺識別:基本系統----企業名稱.企業標誌.企業標準字體.基本組合系統.
企業標準色.企業造型.企業精神標語
輔助系統----輔助色彩規畫.企業指定字體.視覺輔助系統(象徵圖
形)
應用系統----辦公事務用品與設備規劃,廣告媒體語傳播活動規劃
,招牌,旗幟與標幟牌規劃,建築物外觀與櫥窗設計,制
服設計,交通工具識別¸工作場所規劃,包裝設計規劃

視覺傳達是什麼?

視覺的定義: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人類的主要感覺可區分為五大類,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軀體覺.
以認知的過程來分類的話¸視覺和聽覺被歸類為遠感覺以及高級感覺¸嗅覺和味覺和軀體覺是為低級感覺,同時味覺及軀體覺得感覺距離最近¸因此又被歸類為近感覺.

傳達的定義:commutication在一般英漢字典的解是有傳達.傳播.通信.通知.聯絡.交通.溝通.交流的意思,communication系緣自於拉丁文中的communis,在人的交流活動中,需要交換某種共同物,該共同物可以事情報或訊息.知識.構想.意見或態度.因此這個交流的過程便稱之為傳達.

設計的定義:西方的設計定意涵蓋極廣,英文意為design,從拉丁文designare而來,由de(to make之意)與signare(mark之意)所組成;直接理解就是做記號的意思.
在十六世紀的歐洲,DESIGN的概念大致可分為下列三種:
1. 對於某些將被實現或具體化的事務所做的規劃.
2. 藝術品的初稿
3. 應用藝術的成品

日本學者川添登將人.社會.自然三者稱為構成社會三要素¸並據此將設計區分成三大領域,分別是:
1. 處理人和社會問題的視覺覺傳達設計
2. 處理人和自然問題的產品設計
3। 處理社會和自然問題的空間設計

Visual communication From WikipediaVisual communication is the conveyance of ideas and information in forms that can be read or looked upon।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two dimensional images, it includes: art, signs, photography, typography, drawing, graphic design, illustration, colour and electronic resources। Recent research in the field has focused on web design and graphically oriented usability। Graphic designers use method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in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Visual communication on the World Wide Web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communication taking place when users are surfing the Internet. When experiencing the web, one uses the eyes as the primary sense and therefore the visual display of a website is important for the us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cation taking place.介由傳送概念、想法和訊息,然使整體圖像之結構,可以被觀看者解讀和欣賞。主要是對於兩方面影像的關聯性,它包含了藝術、符號、照片、印刷、圖畫、平面設計、插圖、顏色或電子資源等的結合。近來的視覺傳達領域研究,大多朝向網路上的設計和圖像的使用性,平面設計師在他們的實際擬稿時皆使用不同形式的視覺圖像之方式來完成表達。


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所具有的含義是:以某種目的為先導的,通過可視的藝術形式傳達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傳達對象,並且對被傳達對象產生影響的過程。例1:外觀設計:建築,工業產品。例2:宣傳:機構形象的推廣,商業廣告等。例3:插畫設計,動畫。

在中國與世界上很多國家,視覺傳達設計一詞被等同於平面設計,在大學專業劃分里,這也是平面設計方向的學科而廣於圖形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的設計師一般也稱為平面設計師,並且與工業設計師,服裝設計師,網頁設計者有區別。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設計概論通關寶典